第149章 真假之间,人心如镜(第2页)
苏若雪已经在翻通讯录,钢笔尖在"陈文昭"三个字上戳出个小洞:"需要我联系《申报》的林怀远吗?
他上次说想跟进商会动态......"
"不必。"顾承砚打断她,指节叩了叩桌上的两台留声机,"李先生要的是账册,我们就给他看账册;他要听'实业救国'的戏,我们就把戏台搭到他眼皮底下。"他忽然伸手替她理了理被台灯烤得微卷的发梢,指腹擦过她耳后未褪的潮意,"后半夜你去地下二层,把'青龙'的档案箱再检查一遍。
老胡头说最近老鼠多,别让虫蛀了。"
苏若雪的手在通讯录上顿住。"青龙"是顾承砚三个月前开始整理的,民族工业核心技术清单——从顾氏绸庄的改良缫丝法,到荣氏纱厂的细纱机图纸,全在那口樟木箱子里。
她望着顾承砚眼底跳动的光,突然明白他说的"防线在人心之间"是什么意思:有些人的心,早该被拆穿;而有些火种,必须藏得比最暗的夜更深。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这次敲了三下。
顾承砚把两卷录音带收进牛皮纸袋,封口时听见苏若雪轻声说:"陈文昭的请帖,我会用仿宋小楷写。"他转头看她,见她正对着台灯核对地址,睫毛在纸上投下小小的影子,像株努力朝着光生长的草。
"等抓了李先生,"他说,声音轻得像怕惊碎了月光,"我们去苏州河划船。"
苏若雪抬头笑了,指尖还沾着墨香:"得等你先睡够八个时辰。"
留声机突然"咔"地一声,两卷录音带同时转到了尽头。
顾承砚望着空转的唱片,伸手关掉台灯。
黑暗里,他听见苏若雪的脚步声走向门口,听见她的裙角扫过木柜的轻响,最后,听见她轻轻带上门的声音——像在替整个夜晚,按下暂停键。
地下二层的樟木箱在煤油灯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苏若雪跪坐在地毯上,指尖拂过箱内一叠泛黄的图纸,每一张都用棉纸仔细包裹,边角还压着防潮的樟脑丸。
顾承砚让她“再检查一遍”的话音还在耳边,她却在核对第三遍人员调动记录时,发现了异样——
三月初七荣氏纱厂设备转移,记录里写着“凌晨两点码头无巡逻”,可当天巡捕房的值班表明明标着宋队带十二人轮值;五月廿二顾氏新缫丝机运抵,档案里备注“货仓门锁未换”,而实际三天前老胡头刚找铜匠换了三把新锁。
铅笔尖在时间戳上重重顿住。
苏若雪忽然想起顾承砚常说的“情报的缝隙里藏着影子”,她抽出另一个牛皮袋,里面是近半年所有“意外顺利”的行动记录,摊开在地上竟铺成了半张沪上地图。
当她将每份记录的“关键便利”用红笔圈出时,所有圆圈的中心,都指向同一个符号——
在三月初七的备注栏右下角,有个极小的“f”;五月廿二的货单背面,同样的字母被墨线隐去一半;就连上周刚归档的纺织同业会原料运输纪要里,“法租界巡捕房休假”的批注旁,那个“f”正端端正正立着。
“若雪?”
楼梯口传来顾承砚的声音,苏若雪慌忙把图纸往怀里拢,却被他眼尖地瞥见满地红圈。
他俯身捡起一张,指腹擦过那个“f”:“三个月前松本商事的密信里,也有这个符号。”
“是李先生的心腹。”苏若雪的声音发颤,“每次行动前,总有人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