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逆风布局,反击战启动

黄包车碾过外白渡桥的铁栅,顾承砚的指节抵着车窗。

 晨雾未散时他在汉水口登船,此刻上海的风里已飘起法租界面包房的甜香——可他喉间泛起的,仍是长江水的腥涩。

 “停在弄堂口。”他摸出一块银角子塞给车夫,青布长衫下摆扫过墙根的青苔。

 弄堂第三户门楣挂着“秦记裱画”的木牌,门环刚叩两下,铜锁“咔嗒”一声弹开条缝。

 “昙花谢了。”顾承砚压低声音说道。

 门内伸出一只骨节粗大的手,将他拽了进去。

 裱画店后堂堆着半人高的画轴,秦伯正用糨糊粘补古画,见他进来,镊子“当”地一声掉在砚台里:“汉口那趟很惊险吧?你这衣裳,后襟还沾着荸荠汁。”

 顾承砚解下贴身的油纸包,粗麻上的桐油味混杂着墨香:“松本商事的密电本,j.k.007现在是沈仲明。”他指腹划过包角被江水浸湿泡软的褶皱,“优先破译南京那边的往来信息,特别是上个月三箱‘药材’的去向。”

 秦伯的手突然停住了。

 这个替军统管了十年情报的老人,此刻喉结动了动:“上月南京军政部换了一批军需官,沈仲明那批‘药材’……”他没说完,指尖重重地叩在密电本上,“我让译电组今晚就通宵破译。”

 顾承砚起身时,瞥见墙根木箱里露出半截电报稿——是前日他让人查的沈仲明钱庄流水。

 “若雪那边应该快整理完了。”他整理着被拽皱的衣领,“有消息立刻送到绸庄。”

 “等等。”秦伯从袖中摸出一块桂花糖,糖纸泛着和他袖中那块一样的汗渍,“苏小姐今早派人送来的,说‘跑长途要润喉’。”

 顾承砚捏着糖的手微微颤抖。

 他想起汉口弄堂里,苏若雪的密函墨迹未干;想起出发前她踮脚往他袖中塞糖时,发间茉莉香混杂着算盘珠子的木头味。

 “告诉她,我在汉口尝过更苦的。”他将糖收进怀表夹层,转身时带起一阵风,吹得画轴上的山水微微摇晃。

 顾家绸庄后堂的留声机正放着《天涯歌女》。

 苏若雪坐在红木账桌前,月光白旗袍沾着星点墨迹,左手扶着一副玳瑁眼镜,右手钢笔在账本上划出细痕。

 听见脚步声,她抬头时睫毛颤了颤,钢笔“啪”地一声掉在算盘上:“你总算回来了!”

 顾承砚没说话,先替她理了理垂落的发丝——发尾还沾着算盘上的铜锈。

 苏若雪伸手去够他的衣袖,触到潮湿的布料又缩了回来:“汉口下雨了?”

 “比雨更麻烦。”顾承砚拉过她对面的椅子,目光落在她面前摊开的十几本账册上。

 最上面一本贴着红签,写着“恒源钱庄沈仲明户”,旁边铺着一张宣纸,墨迹未干的线条像蛛网般蔓延开来,“这是……”

 “政商勾结图。”苏若雪推了推眼镜,指尖点在“沈记洋行”的位置,“他通过恒源钱庄转了七笔款到南京,收款人住址和军政部高参宅重合。还有这笔——”她又指向“福兴米行”,“表面是米粮贸易,可船运单据上写着‘丝绸’,实际装的是松本商事的机械零件。”

 顾承砚的指节抵在“松本商事”四个字上,力道大得几乎要戳破纸:“若雪,你这图……”

 “我查了三个月。”苏若雪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从你说‘要揪出藏在影子里的手’那天起。”她忽然握住他的手,指尖凉得像刚浸过算盘珠,“我害怕过,怕算错一个数,怕漏掉一张单据……可今天早晨陈叔送来你的信,说‘昙花谢了’,我突然就不怕了。”

 留声机转到副歌,周璇的声音甜得发颤。

 顾承砚望着她眼下淡淡的青黑,喉结动了动:“今晚我去见英美商会的人。”

 “顾先生?”苏若雪愣住了。

 “他们怕什么?怕政治动荡影响租界生意。”顾承砚抽出一张纸,上面是他昨夜在船上写的提纲,“我会告诉他们,沈仲明这种‘商人’,今天能替日商洗黑钱,明天就能把外资企业也拖进泥潭。”他起身时碰倒了砚台,墨汁在“松本商事”旁晕开一片乌云,“若雪,你把这张图再抄三份,用绸庄的信封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