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星火燎原(第2页)
在旧贵族祠堂坍缩的地方,地面突然隆起,显化出一些古老的竹简。扶苏走近一看,惊喜地发现,这些竟是孔子周游列国时遗失的《诗》三百简。
每片竹简都散发着淡淡的光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竹简上嵌着农家稻种。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竹简上时,稻种遇土即生,瞬间长出了《豳风·七月》中描述的穗浪。那随风摇曳的穗浪,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也展现着新的生机。
“这真是奇迹啊!”扶苏感慨道。他深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变化,更是文化与土地融合的象征,预示着帝国将走向新的繁荣。
在临淄的稷下学宫遗址上,张良手持太阿剑,神情庄重。此时的太阿剑不再是饮血的凶器,而是承载着新希望的象征。
张良轻轻挥动太阿剑,剑尖挑起焚书坑的灰烬。那些曾经代表着文化浩劫的灰烬,在太阿剑的引导下,缓缓凝聚,最终形成了一座宏伟的讲坛。
伏念走上讲坛,开始诵读《论语》。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带着穿越时空的力量。当他念到“仁”字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仁”字突然化作三千青铜鹤,这些青铜鹤展翅高飞,朝着田野的方向飞去。每只青铜鹤的嘴里都衔着法家律令,如同使者一般,将法治的理念传递到田间地头。
班大师操控着机关龟,机关龟的眼睛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吐出一幅惊人的卦象。卦象显示,儒家的“民贵”篆文与墨家“尚同”纹,在老子骑牛像的背上融合在一起,最终熔成了一枚“天下为公”的新印。
赢挚的黑袍在量子星轨下飘动,他望着这一切,感慨地说道:“这才是真正的百家争鸣!”
随着赢挚的话语,十二金人掌心原本刻着的“刑过不避大夫”字样,缓缓逆转成“法不阿贵”。这一变化,象征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而在旧律竹简焚烧的灰烬里,众人惊现韩非临终前未写完的《爱民》篇。这篇遗作仿佛是历史的馈赠,为帝国的新政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引。
“韩非的思想与我们现在的变革不谋而合,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一位学者兴奋地说道。
大家纷纷点头,他们意识到,在这场变革中,百家思想正逐渐融合,为帝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泽乡,曾经因为新政的波折而动荡不安,如今却迎来了新的景象。三百六十座民鼎重新立起,它们庄重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戍卒王二狗手持锄头,在一座民鼎上认真地刻下自家田亩账册。他一边刻,一边念叨着:“这可是我们生活的记录,得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