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开开开,又出一部现象级(第3页)
2005年tvB收视最高值51%,全年第一。
伊朗奇迹:
2007年播出时收视率85%,政府因民众熬夜追剧调整宵禁时间。
奖项:
2005年艾美奖提名“最佳国际剧集”。
文化与社会影响:
首部在欧美主流电视台(美国、法国、意大利)黄金档播出的韩剧,成为韩流全球化里程碑。
全球“南朝鲜料理热”,泡菜、参鸡汤搜索量增长300%(google 2004年数据),带动南朝鲜饮食文化输出。
拍摄地济州岛大长今主题公园年游客量超百万,间接拉动2004年南朝鲜旅游收入增长12%。
主角徐长今成为“逆境成长”代名词,被多国女性团体引用为教育案例,成为全球女性励志符号。
主题曲《呼唤》在多国登顶榜首。
游戏、漫画、小说等衍生ip累计收益超1亿美元。
其影响力在未来20年扔被《纽约时报》评为“亚洲软实力教科书级案例”.
在中国的影响:
2005年剧集热播后,中国韩餐厅数量从不足2000家激增至2006年的1.2万家,石锅拌饭、泡菜、参鸡汤成为都市白领标配。
Bj“大长今主题餐厅”人均消费300元仍需预约,南朝鲜借机向我国出口泡菜量增长470%。
2005-2010年间,国内女性报考医学院比例上升15%,部分受访者直言受《大长今》影响.
剧中“药食同源”情节被《健康时报》连载解读,中医院增设“韩式药膳”课程,枸杞、黄芪销量同比翻倍。
同时也有学者质疑“南朝鲜将中医包装成韩医输出”,引发网络“中医vs韩医”论战,最终促使国内加速中医药国际标准化。
在产业和政策端,因《大长今》垄断收视,总局2006年出台“黄金时段禁播境外剧”,间接促使《琅琊榜》等精品国剧崛起。
所以《大长今》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国内观众对专业主义+女性成长叙事的渴求,也暴露国产剧在产业化和文化自信上的不足。
其真正遗产是刺激了国内文娱产业从模仿韩流到打造《长安十二时辰》等兼具东方美学与现代叙事的新经典.
“!!!”
路江眉毛都歪了。
早先在韩三品那儿知晓韩流即将正式进军国内。
路江当时还想着这次金手指会不会出一部韩剧。
结果开到最后真给了。
而且一给就是这么个王炸!
《大长今》他可太熟悉了。
当年引入国内时候,几乎和《还珠》一样,达到万人空巷级别。
其影响力对路江来说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不过倒不是因为剧情吸引人。
而是当时大火后,一是歌曲“糊大啦”太过洗脑,二是“韩医”的争议。
关于后者,其实在剧播出的那几年,国内普通民众倒没太大“被偷”的感觉。
因为大家对南朝鲜本就不太重视,很多人打心里就觉得南朝鲜以前本就是附属国,会中医、中餐什么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甚至于很多人都觉得,你看南朝鲜的电视剧都用我们中国的文化,多自豪啊!
但过了许多年后,随着南朝鲜偷文化的行为越来越不加掩饰,大家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原来棒子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
但此时影响已经彻底扩散开,许多老外早就把针灸、食疗等概念当做是南朝鲜的,哪怕后来互联网都那么发达了,很多老外依旧这么认为。
所以,要拍么?
都不带多想的。
路江直接决定。
这剧,必须得拍!
韩三品说了,今年电视台引进的韩剧5部剧,而且还是黄金时间段播出。
除此之外,以dvd形式引进的韩剧至少会有20部!
而且明年还会更多。
反观南朝鲜。
南朝鲜方面今年一电视台形式正式引进的中剧只有四部,且大多都是冷门时间段,dvd形式的则不超过8部!
《天下第一》会在南朝鲜黄金时间段播出,并不是全因为路江等人的名气,而是南朝鲜本就有不错的中国武侠迷基础,但武侠粉也不算最大众,所以放黄金时间档也不会有太多影响!
从这也能看出,韩流能在内地肆虐,国产剧却反攻不了,除了是有国产剧质量本就欠缺外,政策方面也有很大影响。
说白了人家就是要搞文化输出,哪会让你反攻回来?
这个时候,要是金手指没给路江《大长今》也就罢了,既然给了,那就是把它拍成屎也比眼睁睁看着韩流做大要好!
当然路江并不认为自己会拍出一坨屎来。
虽说这剧的还原难度的确极大。
比如光是主角李英爱就很难找到替代的。
李英爱的长相完美契合主角“淡雅中见力量”的人设,简直是天选。
内地女星里,换谁估计都会差一些。
不过路江觉得,主演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他可以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抛开先入为主的滤镜,客观评价的话,原版《大长今》的整体质量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2015年后国产历史剧里,只要是精品的那些,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知否知否》等,哪部剧的东方美学不比《大长今》要好?
还有中华美食、中医、建筑、书法等,真要拍,哪个不比南朝鲜的厚重?
归根结底一句话。
中国始终是南朝鲜的祖宗。
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得比南朝鲜强出几个维度!
有了这些璀璨的文化做基底。
再附以《大长今》的剧本框架以及女性成长内核。
路江不觉得真会输给原版《大长今》!
届时用五千年的文化元素,讲最现代的成长故事,然后席卷全球。
如此一想,路江顿时热血沸腾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