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2页)
也就是说,邓朝他们现在东南亚,已经是最顶级的明星。
大体聊完广告方面,路江又和当地电视台相关认识细聊。
东南亚市场好不容易打开,肯定得好好维持住。
所以下次《天下第一》啥的肯定还要继续在这里播出,争取让现在已经是东南亚顶级明星的邓朝等人实现“长红”。
饭局结束,邓朝等人又一次醉差不多了。
好在明天任务不重,休息半天后就是各种拍广告。
等到了11月3号,路江一行人结束泰国之行。
临走前,当地演唱会承办商带了个人来。
介绍后,原来是王室的。
对方来意很简单,邀请路江等人12月5号再来曼谷,参加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生日宴。
路江并不觉得意外。
因为原本《流星园》的战绩中,f4本来就有“泰国国王接见”这一项。
当然现在自然是要表现得受宠若惊一些的。
应下后,当地承办商又表示,12月时候再来就不是前几天那会展中心了,而是会换成拉加曼拉体育场,可以容纳6万人。
说起这个的时候此人脸色带着不少的悔恨。
因为当时定演出场地时候才10月中旬。
鬼知道这才两周,《流星园》就能中雨转雷暴啊。
他一开始以为一万两千人的票若是可以卖完就算是成功。
结果根本不够卖!
临时换场地肯定是不行了。
就是换了,也没时间,路江的档期满着呢。
所以当时他肠子都悔青了。
现在好了,换成六万人的大场地,又有国王加持,虽然利润分成少了点,但再怎么说也会比前几天的会展中心要赚钱。
一应事情敲定,团队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菲律宾。
依旧是包机。
飞机上,邓朝等人讨论着菲律宾的美食美景,同时讨论着最新消息,据说现场已经有一万多人等着接机了,大家很兴奋,期待又一波财富收割。
路江也很兴奋,这都是钱呐。
算下来,目前为止走了五个国家。
可以确定的广告代言费就超过4千万。
加上专辑、版权、演唱会等各种商务分成。
半个月,五个国家,算下来就是六七千万。
扣除税务和邓朝等人的分成,到手也有四千多万。
半个月,4千万。
捧流量明星是真赚钱。
难怪后世会有那么多流量明星,没作品,没演技,没唱功,但就是能活跃。
这是真的能帮公司赚钱,培养成本还低。
不过路江知道,东南亚虽然赚钱。
但在内地看来,这些地方毕竟不算很重要。
影片什么的东南亚大卖,内地名字听听也就罢了。
但要是在香江、湾湾、日韩出了大名,那才叫厉害。
当然了,要是能在欧美出名,那你就是神!
好消息是,当前日韩、湾湾、香江等地也已经开始进行剧集引入和演出行程洽谈。
路江丝毫不怀疑能不能谈得成。
金手指在呢,战绩继承一步步推进。
自“区域偶像风潮”和“多国播出、刮起流星雨”后,就是“彻底形成洲现象级”。
所以日韩等地,早晚的事。
当天晚上,路江等人抵达号称小纽约,贡献整个菲律宾三分之一gdp的经济引擎城市马尼拉。
于此同时,关于路江《流星园》在东南亚爆炸的消息,也彻底在内地开始炸开。
自从十月初奥运会结束,到十月下旬。
路江在内地好像就跟消失了一般。
也不是说没有,而是和6月开始的热度比,那是完全不好比。
整个十月唯一出现的两次,就是在11号,路江通过各媒体宣传了一波华纳小师妹孙燕姿的个人第二张音乐专辑《我要的幸福》。
然后到了20号,又宣传了一个叫周杰伦的歌手新专《jay》。
两张专辑分别要在11月和12月发行。
路天王很少宣传别家歌手的专辑,这也让歌迷们很快认识了这俩“幸运儿”。
不够总体来说,路江的确是有些“销声匿迹”嫌疑的。
反观10月份其余歌手,一个个港台歌手上综艺、上电台,各种宣传。
其中谢听风的热度最大,风飞恋又一次炒起来了,一起牵手在魔都逛街,一起吃饭什么的,很是热闹。
接着又在10月底,谢听风据说在泰国拍戏受了伤,这也引来了一波关注,然后一些媒体自发评论谢听风拍戏有香江前辈之风,敢打敢拼巴拉巴拉。
一时间,整个内娱的热度,好像又回到了港台人的天下。
好在正当大家准备寻找路江时。
东南亚方面迅速“起火”。
《中国娱乐报道》首先发出第一枪。
10月中旬开始,路江在东南亚的形成开始被报道,千人、万人接机的场面被做成现场报道面世。
这次路江出门,自然是带了摄制团队的。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把现场事实情况拍摄下来即可。
回国播出后,内地民众便看到了万人接机的场面,以及随后各种狂热场景。
内地歌迷们虽感自豪,但并没有太大感觉。
毕竟在大家眼里,泰国的重要性不大。
东南亚国家嘛,说不好听一点,就跟现在西方国家看中国似的,乱、脏、落后的刻板印象很严重。
你就是成了那里的土皇帝又能如何
但随后《中国娱乐报道》以及其余各路媒体开始跟进这波新闻。
报导里,路江、《流星园》、f4、流星雨等被提及。
大家很快发现,这好像不是想象中的“路江闲来无事在东南亚捞钱”这么简单。
而是《流星园》在东南亚爆炸了!
一开始,大家依旧没有太大感觉。
但很快,《中国娱乐报道》以及其余电视台,尤其是安徽电视台开始放出《流星园》在东南亚掀起的夸张热度。
菲律宾收视率超60%
新马泰等地收视登顶
演唱会一票难求
居然有粉丝见到路江后当场晕厥
看着电视里那夸张的场景。
那么多人举着f4的应援牌。
所有人的表情开始从淡定,变得扭曲。
这.有点夸张了吧
毕竟,这的确很难理解。
一部练手剧,居然搞得这么多人狂热
当年《还珠》在东南亚据说也很火,但好像都没带这样的。
有这样的印象,其实也和当时信息传播欠缺有关。
《还珠》火后,主创们在湾湾活动时候很是热闹,但内地只是文字传播,知晓的人自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