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钢的琴(第2页)

《钢的琴》原版拍摄时拍到一半,剧组只剩下几十块钱,根本拍不下去了。

后来,还是秦海露自掏腰包,从演员变成了投资人。

现在这一版,完全不需要担心预算问题。

这部片子的投资额是1500万。

演员片酬只占到10%,剩下的全是拍摄和后期成本。

钱多,那就有钱多的拍法。

一天,甚至两天、三天只拍一个镜头,他都耗得起。

慢工出细活嘛。

不着急。

就是这天,真吉尔冷!

接下来几天,拍摄进度一如既往。

每天只拍几个镜头,最多十来个镜头,进度这么慢,剧组里的人也没什么怨气。

怨什么?

又不少你一毛钱,开拍之前,他们就知道这个情况。

拍着,拍着,王千原和秦海露和剧情里的人物,似乎在慢慢重合。

这个下岗工人为女儿造‘钢’琴的荒诞故事,此刻正从剧本里渗入现实。

《钢的琴》原版故事很简单。

陈桂林下岗后,妻子小菊不堪生活重负,移情别恋,跟了一个有钱的富商。

然后。

她回来想要要回女儿的抚养权。

但,陈桂林不同意。

他想自己抚养孩子,他要看着女儿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

不过。千禧年的钢琴很贵。

没有下岗之前,陈桂林想买一架钢琴都费劲,更别说下岗之后。

是以。

钢琴就成了争夺抚养权的‘关键’。

其实。

原版的这个理由,稍微有一点点牵强、荒诞,但原版走的是荒诞喜剧风,倒也符合主题。

李杰拍的这一版,剔除了一点喜剧元素。

男主角做钢琴的动机也变了。

‘钢琴’成了一种意向。

陈桂林固执的认为,只要做出钢琴,女儿就能留下,原版也有这层隐喻,但不是侧重点。

片场中央。

那架用钢厂废料焊接的“钢的琴”正冒着寒气。

琴键是车床铣出的锰钢片,道具组小伙子的手套刚触到金属表面,没一会就被粘住了。

秦海露抱着暖水袋在旁边跺脚。

“导演,这琴能出声吗?”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