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浦城章氏(第2页)
虽然这场宴会只有他和章得象两个人,无法喝尽兴。
看着牛饮的寇准,章得象只觉脑袋突突直跳。
“寇相,您这酒,得少喝啊。”
听到这话,寇准大手一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老夫为朝廷鞠躬尽瘁一辈子,现在享受享受又怎么了?”
说着,寇准拍了拍手,示意院中的舞女继续接着跳。
“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不远处,一名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听到寇准的话,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此人名为寇随,是寇准的从子,本是寇准的侄儿,因寇准只有女儿,膝下无子,于是便过继给了寇准当儿子。
其实,规劝寇准少喝酒的话,寇随没少说,但没用啊。
以爹爹的资历和性格,便是官家亲自下旨,禁制爹爹饮酒,只怕也是管不住的。
久而久之,寇随也就不怎么管了,爹爹说的也没错,爹爹为大宋奉献了大半辈子,临老,还不能享受享受?
章得象想了想,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寇相,如今朝廷佞臣当道,朝廷需要您,说不定官家哪日便召您老入朝,再次主持朝政。”
“所以,为了天下苍生,您老还需保重身体。”
寇准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了,章得象也不是第一次劝他,似这等言论,根本就无法动摇他饮酒的心思。
寇家本就是名门望族,寇准从小就过着豪奢的生活,这么多年,岂是说改就改的。
因此,只见寇准爽朗一笑,摆手道。
“老夫的身体,我自己清楚的很,这点酒,压根就没事。”
闻言,章得象也不在继续劝谏,因为没用,寇相饮酒过度一半是习惯,一半是闲的。
得给寇相找点事情做做,分散分散寇相的注意力才行。
念及至此,章得象心中隐约有了主意。
也许,此次更易茶法便是一次机会。西京洛阳。
朝廷上的风雨,似乎和洛阳并没什么干系,作为陪都之一,很多退休官员都在此居住。
同时,这里的名门望族也有很多。
比如故宰相吕蒙正,东来吕氏南宅一支便定居于此。
寇准如今亦是寓居于此,刘娥虽然不喜欢这位老臣,但表面上对寇准还是不错的,该配的都配了。
西京留守这一差遣完全是闲职,平日里屁大点事都没有。
众所周知,寇准嗜酒如命,最大的爱好便是喝酒,且要喝好酒。
普通的酒水一升大概50文左右,而寇准喝得酒是500文一升的银瓶酒。
不仅如此,寇准的酒量还很大,他一个人一次就能喝个两三升,单单喝酒的开支,寇准一天就要喝掉好几贯钱。
得亏寇准身家丰厚,如果换做是普通人,或者中低级官员,只怕会喝到破产。
这一日,寇准并没有如同往日那样摆酒设宴,今天没有设宴的原因也很简单,昨日他收到了一份拜帖,今日有后辈拜访他。
权度支判官、祠部郎中、直史馆章得象恰好途径洛阳,章得象出生于浦城章氏,他和寇准认识是因为他的表哥杨亿。
浦城章氏乃是南方的名门望族,有宋一朝,每次开科取士,榜上都能找到章氏家族子弟的姓名,几乎没有间断,甚至一榜中出现多名章氏子弟共居于上。
知名度最高的应该是嘉右二年榜,章惇、章衡叔侄二人同列一榜,且章衡是那一榜的状元。
而嘉右二年榜,又称千年第一龙虎榜。
苏轼、苏辙两兄弟,喊出横渠四句的张载,理学宗师程颢、程颐两兄弟,曾巩和曾布两兄弟。
日后新党的得力干将,王安石的亲密战友吕惠卿(虽然后来两人交恶),以及那位留下‘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铁血宰相章惇。
这一榜中,出了三位唐宋八大家,出了理学集大成者程颢、程颐两兄弟,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
吕惠卿、章惇、曾布的名头虽然不及以上几人,但他们三人皆官至宰相,为一时名臣。
另外,还出了一位为北宋拓边两千余里的儒将王韶,拓边两千余里,也是北宋立国以来对外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