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3页)

 

设立太医局和惠民局的目的,便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他人的认知。

 

简单来说,这就是养望,也是为日后掌权的铺垫。

 

年纪太小,是优势,也是劣势。

 

即使现在上面没有刘娥,李杰也没法直接亲政,那些大臣们也不是泥捏的。

 

除非李杰祭出大杀器。

 

杀!

 

杀他一个朗朗乾坤!

 

但现在的时机并不合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军队的支持,他一个人的武力再强,也无法干掉所有人。

 

拉一派,打一派,再扶持一派,这才是最优解。

 

哪一派该打?

 

哪一派该拉?

 

扶持哪一派?

 

李杰心中已然有了初步方案。

 

该打的当然是后党!

 

没别的原因,只是单纯的因为刘娥挡了他的路而已。

 

保皇党,是他必须要拉的那一派,毕竟,现在的保皇党们天然站在他的阵营。

 

而武臣,则是需要扶持的那一派。

 

众所周知,宋朝是出了名的重文轻武,武臣们被文臣压得都抬不起头。

 

日后的名将狄青,就是经典范例。

 

皇佑五年(1053年),农智高叛乱,狄青辛辛苦苦平叛,当捷报传至京师,宋仁宗直接来了一句。

 

【青(狄青)破贼,庞籍之力也!】

 

仁宗第一反应是庞籍的功劳,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发兵前,庞籍向他建议不要派监军,理由是‘号令不专,不如不遣’。

 

只这一句话,竟抵得上前线平叛之功,甚至犹有过之。

 

因此,提升武将的地位,是势在必行的。

 

傍晚。

 

李杰先去殿后的掩攒宫祭拜了一下宋真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谁让他是这副身体的老爹呢。

 

(ps:掩攒宫是皇帝入陵前呆的地方,属于临时性的地方,一般而言是用木材将棺椁堆叠起来,围成一个立方体。

 

至于掩攒宫的具体位置,小星星查了《宋会要辑稿》帝丧篇,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

 

但猜测应该是在皇帝身前住的地方。

 

《东都事略》载,圣寿五十五,殡于殿之西阶,这个殿指的是福宁殿(当时福宁殿还叫延庆殿),殡的意思放在棺材里停放在某某地。

 

根据宋会要记载,真宗是二月十九死的,三月四号掩攒宫,期间,宋真宗的梓宫(棺椁的意思)一直停放在福宁殿,所以,星星猜测掩攒宫的位置就在福宁殿内。

 

注:福宁殿不是一个殿,里面有一大片建筑物,概念可以参照四合院)

 

拜祭完宋真宗,李杰又在张茂则的侍奉下吃了晚饭。

 

由于是丧期,饭菜都是些素食,虽然是御厨精心烹制的,但味道也就那样吧。

 

吃过晚食,李杰又坐着步辇往一旁的宝慈殿赶去。

 

‘原身’每天早晚请会过去请安,李杰初来乍到,也不好直接改变行程。

 

大宋以孝治天下,即便两人不是同一个阵营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宝慈殿内。

 

得知官家即将到来的消息,一个身材丰腴的中年美妇连忙赶到书房。

 

“娘娘,六哥来了。”

 

中年美妇是福昌县君林氏,曾是‘赵祯’的乳母,她是钱塘人,是由刘美(龚美,刘娥的前夫)推荐入宫的。

 

有这层身份在,林氏深得刘娥的信任,宝慈殿的一应内事,都是由林氏管辖。

 

像她这样的,才是刘娥心腹中的心腹。

 

似雷允恭那样的宠臣,压根就没被刘娥放在心上,说得难听一点,雷允恭不过是刘娥手底下的走狗而已。

 

“哦?”

 

刘娥放下手中的札子,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漏刻(一种计时工具),而后恍然道。

 

“也是,都酉时一刻了(下午五点一刻),算算时间,六哥也该来了。”

 

“备膳!”

 

林氏点头,对着身后吩咐道。

 

“备膳!”

 

随着一声令下,宝慈殿瞬间变得忙碌了许多,不过,忙归忙,却是有条不紊。

 

没过一会,李杰人还未到,各种晚膳就被内侍、宫人们依次端上了桌子。

 

晚膳上得快,并不是因为事先御制好的,而是到了饭点,随时随地都有新鲜的饭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