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62章 收编?(第2页)

四通集团实行的多元化策略,进入地产、证券、电子、医疗、债券股票投资各个行业,让它出现了西方巨头公司的大公司病,各种群魔乱舞的事情都有。

像四通集团在江城的证券证券部,竟然能被人承包,私刻公章,用四通江城证券的钱,在国债市场赚了两个多亿,结果钱揣他自己腰包,东窗事发后,需要四通集团偿还那些不法盈利,对于那个私刻公章的人,还得好吃好喝的供着,因为还要他讲清楚,那两个亿到底去哪了!

对于一众敬酒的人,李文俊摆了摆手,“今天,这酒,就先不喝了,我来的时候,还有段总亲自交代的事情要做,事情没办完,可不敢松懈!”

听到是四通集团总裁段永稽交代的任务,一众汉西四通分部的高管,也不敢再敬酒,这位段总裁的手段,可是相当高超的,这不是说管理公司跟赚钱的本事,而是宫斗跟办公室斗争技能,那是点满了的,谁都知道四通现在内部管理混乱,可段永稽位置依旧稳如泰山,江湖地位不断提高,而反对他的人都被赶走了。

“不知道,这次段总裁,是要李董做什么?!”酒桌上有人打探消息道。

“去一趟平阳,段总,对于东陵高科和那个李东陵有几分兴趣,想见上一面。”

听到李文俊的话,几人都露出惊讶的神色,“四通要收购东陵高科?”

“也不能说是收购,”李文俊打了个哈哈,“段总只是对这个年轻人和东陵高科有些感兴趣,收不收购还是两说。”

虽然李文俊这样说,但一众四通分部的高管,还是向着李文俊恭喜道,“祝李董收编东陵高科,马到成功!”

李文俊来到平阳的时候,引起了本地媒体不小的轰动,毕竟这可是四通集团,虽说东陵高科现在名气也不小,可也就是名气了,四通集团却是国内科技行业的巨头公司,年营收超过五十亿的存在。

尤其是当李文俊,公开宣称要来东陵高科公司“交流”的时候,更是引得不少媒体想入非非,甚至省城还有外地的媒体,听到风声后,都开始赶过来。

“李总,请问,伱这次来,是代表四通跟东陵高科开始合作吗?!”

平阳日报、平阳市报、平阳电视台,还有近年来,新成立的金融之窗、西秦观察等媒体,都凑过来向李文俊发起提问。

“我只能说,一切都有可能!”李文俊笑道。

听到李文俊代表四通集团过来的时候,还在技术部实验室内的李东陵,听到姚珞莹过来告诉他的消息,也是一阵诧异。

“四通的人,他们来干什么?”

李东陵有些不解,但还是走出实验室,准备去迎接李文俊的到来,不论对方想来干什么,面对这种国内巨头级别的公司,礼数上还是要做周到的。

(本章完)

第62章收编?

“李老弟,李总!”

第二天来到办公室时,已经有一个人等在那里,正是上关镇元器厂的厂长张孝承。

李东陵看到张孝承,一段时间不见,张孝承又变成李东陵第一次见到时的场景,满脸疲惫,甚至头上都多了不少白发。

给张孝承倒了一杯水,李东陵看着他笑道,“张哥,看来你这段时间,过的不太好啊!”

张孝承也不否认,满脸的愁容,“元器厂那边的情况,你也清楚,现在卫星锅已经停产了,整个元器厂也没有新项目,可还有两千张嘴得养活啊!”

去年到今年三月份,是卫星锅最火热的半年时间,元器厂从卫星锅项目上,得到了大笔的收益,说句是抢钱也不为过。

那时候,效益好,上关镇元器厂招募了不少职工,再加上平阳市政那边,也往里塞人,这就让原本只有五六百人的元器厂,几个月时间,就膨胀到了两千多人,这些人还都是正式工,也就是不管元器厂能不要赚到钱,都不能裁掉这些人,都得养着才行!

不过还算幸运的是,上关镇元器厂账目上,还趴着大笔的现金,哪怕不赚钱,也能暂时养活这两千多人,可坐吃山空,眼看只出不进,账户上的钱,一点点消耗,却不赚钱,让张孝承也是着急上火不已。

“这是观星卫星锅的品牌授权,还有最后一笔属于东陵高科的卫星锅分红!”

拿出两份文件,放在了李东陵面前,今天张孝承过来,就是来归还观星品牌的,上关镇卫星锅已经停产,也用不上观星的品牌了。

另外就是清理库存后,最后一笔分红了,李东陵看了一眼,这笔最后的分红只有不到一百五十万,可见卫星锅项目,如今惨淡到了什么地步,恐怕最后库房的货,都是清仓赔本甩卖的。

将两份文件收下,李东陵看向了张孝承,他知道今天张孝承过来,肯定不只是为了送两份文件,这种事派个主管过来都能干,根本不用他亲自跑过来。

“李老弟,元器厂的状况你也清楚,我希望东陵高科如果有好的项目,能拉元器厂一把!”

张孝承搓着大手,略带几分不好意思的神情,向着李东陵得说道,他也清楚,虽说卫星锅的项目,东陵高科这边也赚了不少,但元器厂肯定占了便宜,卫星锅的近半收益,都被元器厂给拿走了。

但张孝承也没办法,他这段时间,也想过让上关镇元器厂,进入其它行业,但都感觉风险太大了,是有不少公司转型成功了,但那些能出现在新闻报道上的公司,那肯定是成了的,还有不知道多少公司转型失败,成了累累白骨,西城无线一厂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比起冒冒失失转型其它行业,张孝承还是感觉,跟着李东陵靠谱点,卫星锅还有银貂鼠标的项目,都已经证明了李东陵的能力。

所以,今天张孝承跑过来,腆着老脸,想让李东陵帮一把元器厂,至于丟不丢人,颜面重要,还是两千多人的饭碗重要,这点张孝承分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