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章 钱法不通(第2页)

 原因自然很简单,棉花这种经济作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而江苏种植棉花的发端,是元代在江南成立的木棉提举司。

 元代在江南推广棉花种植业和织布业,就是为了利用江南的人力和资源优势,换取海外贸易的利润。

 从元代开始,江南的很多良田,都被用来种植棉花。

 松江府的棉业,规模已经不亚于桑蚕业,比如徐阶的松江徐家,这些年兼并的土地,也大多用于种植棉花。

 原因无他,种植棉花比种植粮食更赚钱。

 现实中可能没有改稻为桑的国策,但是江南地区改农田为棉田,一直都是大趋势。

 松江吴家想要转型棉布产业,也是很有远见的转型。

 按照历史发展,大明朝的海疆政策很快就会转向,从朱元璋制定的“片板不得下海”,改为有限度的开放港口贸易,史称“隆庆开海”。

 而开海自然要有贸易,无论是丝绸、棉布、瓷器还是茶叶,这些都会制造惊人的利润,流向东南地区。

 无论是松江徐家,还是申时行老婆的娘家松江吴家,在这个时间点上大力投入到棉业中,如果说没有什么猫腻,苏泽是不相信的。

 这些年来松弛海禁的呼声在朝堂逐渐成了气候,也不知道是这些家族有商业嗅觉敏锐的聪明人,还是从朝堂中提前得到了消息。

 苏泽不由内心叹息,古今中外,这种政商联系都是斩不断的。

 甚至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都不被视作违法行为。

 最大的商业红利都是政策红利,而最靠近决策中心的商人们,才能吃到这笔红利。

 不过这件事,倒是提醒了苏泽“隆庆开海”这个事件。

 嘉靖朝的倭乱已经平定,但沿海地区的走私活动依然难以禁绝。

 所谓“隆庆开海”,实际上不过是对东南地区走私行为的追认,将无法禁绝的远洋贸易,变成朝廷可以监管的指定港口通商。

 这个事件自己也可以利用一下,如果能找机会成为“开海”的首倡功臣,对于自己的仕途也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