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 18 章

    林夕一家三口手脚并用从悬崖底下跑了出来,遇到高处就攀着石头往上爬,遇到低处便顺着斜坡往下滑。一路都是野地,根本没有正经路,三人深一脚浅一脚地乱闯,好几次踩进结冰的泥坑,裤腿鞋袜都冻得梆硬。
 




    跑了半个多时辰,直到离悬崖已有十来里远,这才喘息着停了下来。天光越来越暗,寒气裹着雪粒往衣领里钻,必须找个能挡风的地方过夜,否则撑不过今晚。
 




    正发愁时,林夕突然拽住韩守信的衣袖——山坳拐角处歪着个茅草屋,被枯藤盖住大半,要不是走到跟前根本发现不了。
 




    三人赶紧跑过去,贴着门缝听了一会儿,确定里面没动静才推开门。屋里空荡荡的,借着雪地反光能看到正中挖了个深圆的火塘,里面的灰烬冻得像石头。墙边整整齐齐码着半人高的柴堆,墙角则摆着生锈的锄头和竹筐,积了厚厚一层灰。
 




    “是庄稼人搭的歇脚棚!”韩柳氏摸着结冰的柴堆,声音发颤。这种棚子通常搭在远离村落的荒地里,省得来回扛农具。
 




    三人对视着松了口气,既然农具都扔在这儿,说明附近至少三五里内没有别的人家。因为相对于猛兽,活人对他们而言一样可怕。韩守信和韩柳氏脸上都刺着青字,这是流民的标记。若被人瞧见,随时可能押去官府领赏。眼下这荒山野岭的茅草屋,反倒成了最安全的落脚处。
 




    三人跑了一路,刚才浑身发热还不觉得,此时坐下来只觉得寒风从墙缝里钻进来,一会儿就冷得直打哆嗦。
 




    韩守信赶紧从怀里摸出在山洞捡的火镰,抓了把干草垫在火塘里。打火石擦出的火星蹦到草叶上,他弓着背小心吹气,总算把柴堆点着了。
 




    韩柳氏扒开墙角的稻草堆,又掀开倒扣的竹筐。上一次在悬崖上的收获,已经让她养成了四处翻找的习惯,说不定又能翻出什么能吃的东西呢。可惜除了生锈的镰刀和耙子,棚子里连片干野菜叶子都找不着。她蹲在火堆边搓手,看着女儿把饴糖纸舔得发亮。
 




    好在火一会儿就生了起来,边上的柴还足够用,身上的温度渐渐回了过来。三人把最后剩下的几棵饴糖和干枣全吃了,就连蜜蜡外面的那层皮都剥了吃了,还是觉得肚子空荡荡。
 




    火光照着三人干瘪的肚皮,柴火噼啪声混着此起彼伏的肠鸣,一时半会儿倒是难以入睡。
 




    韩柳氏把湿衣裳摊在火堆旁烘烤,边捏着衣角翻面边说,“先好好休息,等明天日头出来,雪地里总能刨出吃的。”
 




    韩守信往火堆里添柴,火星子噼啪炸响,应和道,“是啊,那么高的悬崖都没摔死我们,那么陡峭的山路都爬下来了,阎王爷都嫌咱们命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