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第2页)

 “你说什么?”顾建军噌的一下站起来。 

 这两天接连好事发生,他的心脏都还没有开始习惯,这不就是去县城供销社签个合同吗? 

 咋还拉来了县国营饭店的订购合同? 

 发夹合同85块钱,冰粉合同保守估计180块钱!好家伙,买株送珠啊! 

 陈会计将事情一五一十给顾建军说了后,顾建军满脸震惊,他这怕是要退位了。 

 他当这个大队长少说也有十年了,这十年来,他都只是带着村民们种庄家收庄家,一年四季都是围着田间转,可却还是填不饱肚子,要不是靠着家里留着的两分自留地和养的两三只鸡下的蛋换点钱,估计整个大队有一半的村民家后半年都得靠政府救济或者借粮过活! 

 辛辛苦苦累死累活一年,却连肚子都填不饱! 

 他们大队,每人每天平均算下来挣7工分,一个工分8分钱,折算下来也就是5毛6分钱。而每天五六毛的收入还要等年底统一核算,除去兑换来年的口粮外,几乎落不下啥钱。 

 主要原因就是大队现金紧张,余粮户可能只能拿到少量现金,甚至“白条”(拖欠)。一些家庭壮劳力不够的都还要倒欠大队,形成“三角债”,恶性循环。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大队要有集体产业了!退位就退位吧,只要大家能吃饱饭! 

 顾建军拿着两份合同,喜滋滋的坐到喇叭前,他一把扯开广播喇叭的开关,老旧的扩音器先是发出刺耳的电流声,接着他洪亮的声音就传遍了整个江安大队:"同志们注意啦——"他故意拖长了调子,声音里是藏不住的喜气,"针线活好的妇女同志,马上到大队部集合!再说一遍,马上到大队部集合!" 

 顾建军就是这么雷厉风行,想到的事马上就要去落实。 

 广播声在田野间回荡,惊起了晒谷场上的一群麻雀。正在菜园里摘豆角的李婶手一抖,簸箕里的豆角撒了一地;王木匠家的媳妇直接扔下了纳到一半的鞋底,针线笸箩都踢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