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一心想走的吴清澜,终究是没能走成。 

 他还得上课。 

 倒是东莱先生,授完这一节课后,笑呵呵负手离开。 

 吴清澜以弟子礼,殷切相送。 

 半盏茶时间后。 

 他返回课堂,看着崔岘感慨笑道:“为师认定你将来必能有一番大造化,但万万没想到,这一天,能来的如此之快。” 

 《咏鹅》《悯农二首》让崔岘神童之名,上达天听,传唱士林。 

 但这些终究是虚的。 

 那何谓实呢? 

 大儒之徒弟、次辅之徒孙! 

 小小年纪,便集齐了天资、名望、后台。 

 这三张牌,单出已是无敌。 

 组合打出去,绝对是王炸! 

 是以,吴清澜这番话看似感慨,其实也很是艳羡。 

 崔岘站起来,认真整理衣衫,向吴清澜执弟子礼:“岘自幼家贫,囿于乡野。承蒙夫子慧眼识才,照拂教诲,才能有今日之薄名。” 

 “万般情谊,无以言表。” 

 “方才学生斗胆,自比邺侯,盖因……” 

 说到这里。 

 他抬起头来,笑吟吟看向吴清澜,目光澄澈真挚:“盖因夫子,亦是岘之刘校。” 

 这番话,绝对是学生对老师最真挚的敬意与感激。 

 没有老师能顶得住! 

 吴清澜自然是也没顶住,眼眶微微湿润,先前那点酸涩,霎时间便烟消云散。 

 他努力压下泪意,笑道:“好,好啊!那为师便引《诗经·大雅》篇,望你来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这属实是非常真挚的祝福了。 

 崔岘想了想,笑着回道:“那学生以《诗经·小雅》篇回之,望夫子日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好一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啊! 

 吴清澜开怀大笑。 

 他俩突然搁课堂上‘情意绵绵’,看的庄瑾等人目露疑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裴坚更是没忍住嘀咕道:“夫子,我们都知道你最喜欢岘弟。但你天天夸还不够,现在这又是闹得哪一出啊。” 

 这并非‘肉麻’。 

 因为……这是在为此段师生关系定性,互道祝福。 

 而后告别。 

 等崔岘正式拜师东莱先生,届时自然要跟着恩师上课了。 

 有人在课堂上以学识巧妙拜大儒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