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他的秘密

    余光仍放在陈嘉树手里的录音笔上,覃乔没立即回答他的问题。
 




    就在陈嘉树以为她被他的问题问倒后,覃乔却倏然一笑,不答反问,“你知道人与人之间,从陌生人到朋友,最短的记录是多长时间吗?”
 




    因她思维的跳跃,陈嘉树原本平静无波脸上,眼皮颤了颤,像三九寒冬裂开的冰面。
 




    覃乔竖起三根手指,“三分钟,有科学数据作支撑。”她又说,“从我站在门口,到你现收下我的录音笔,从数据上看我们理论上已成为朋友,但我愿退让半步,我们现在算半个朋友。”
 




    陈嘉树眉心蹙紧,她连胡扯都理直气壮,真当他什么都不懂?他几乎条件反射地纠正,“样本量不足,非客观事实存在,你忽略了霍桑效应。”话一出口他的脊背瞬间僵硬。
 




    覃乔睫毛快速眨动两下,轻轻叹道,“陈老板还懂心理学?”
 




    书里说得果然没错,受过系统训练的人就像滴定管里的溶液,对错误数据的容忍度永远是零。
 




    她只不过故意编了个“三分钟朋友”的伪科学理论,陈嘉树一秒都没忍住,直接搬出“霍桑效应”来反驳。
 




    “曾经……以前学过一些统计学。”陈嘉树硬邦邦地回,耳根逐步发烫,也不知道自己和她解释这么多做什么。
 




    不,他只是想先发制人,规避覃乔深入挖掘。
 




    覃乔垂下眼帘,又故作失落地解读他那句话的意思,“出于礼貌配合,不等于真实社交关系建立……想和你做朋友可真难。”
 




    楚语桐说过奥数竞赛生知识储备浩瀚,陈嘉树懂得一些统计学,不足为奇。他强行解释,心理学上叫——防御性解释,通俗的叫欲盖弥彰。
 




    这让她更加确定,多年前他没再继续完成学业背后一定经历了至今都难以爬起来的挫折。
 




    但她不是来揭他伤疤的,确认了他对过往的敏感,已经足够了,至少以后就知道怎么“对付’他”了。
 




    覃乔抬起头,昳丽的眉眼一弯,语调轻松得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闲聊,“那我先走了,还有作业没写完。”
 




    陈嘉树说了声“等等。”将门虚掩着,转身走进屋内。
 




    覃乔从这道缝里看到里屋的大致布局。
 




    入户门进去是玄关,地上铺很有年代感的棕黄色地板,即使白天屋里也开着灯,灯光打在地板上反射出弧状白光,地面很干净,屋里也收拾的整整齐齐,想必每天都有人打扫。
 




    半分钟不到,陈嘉树拎着红颜色的鼓鼓的塑料袋走出来,袋口冒出色泽鲜亮的大个头石榴。
 




    这袋石榴递到她眼前,“我奶奶在乡下种的。”他干干地道,“拿去吃吧。”
 




    这是……回礼?
 




    因为那天在医院里她说得那些话,这段时间两人算是冷战,陈嘉树的回礼可以说让她受宠若惊,是不是意味着两人破冰了?
 




    这么一来,覃乔到有些无所适从,伸手去接,拿拎绳时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指,他的指节温微微热。
 




    袋子到她手上,还挺重,手臂愣是往下一沉。
 




    她冲他微微一笑,“陈嘉树,谢谢。”
 




    他表情依然冷淡,“客气了。”
 




    关上门,陈嘉树倚着门站了许久才往回走。
 




    他坐到沙发上,举起这只银灰色的录音笔。就这么,一眨不瞬地盯着它,眼前浮现覃乔温柔的笑容。
 




    不愧是新闻系的高材生,随手带着装备,那些头头是道、直达人心的说辞更是张口就来。
 




    她一定修过心理学,不然怎么能这么精准的给他挖坑?甚至笃定他一定会跳进去。
 




    看似绕了一圈,牛头不对马嘴,但她又实实在在的回答了他的提问。
 




    ——半个朋友,告诉他不是怜悯不是施舍而是正常社交互动。
 




    她的谈话技巧像一道精心设计的数学题,每一步推导都引导他走向预设的答案。
 




    但,她为什么给错误数据,单纯只是胡扯闲聊?
 




    还是有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