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兴以君恩亡亦然(第2页)

 让他托人办事,把李师师受扰之事捅到官家面前。

 高胡疑惑问队员簸箕。

 “先生怎么也关心起这些来了?还让我不要亲自去办。”

 簸箕又不是范希文肚里的蛔虫,只把话带到即可。

 “不知,先生的智慧,我不敢揣测。”

 赵构却不知什么时候出了门来,把过程听得清楚。

 正有一丝高兴,李师师那狐狸精终于遭了报应。

 但听到范希文要快速上报此事,不免多想了一阵。

 难道范兄要讨好李师师?炭黑公司份子已定,讨好她作甚?

 “唉~我与你同去范宅,找他问个明白!”

 簸箕连忙作揖。

 “殿下,先生说了,唯有你全程不可参与,也不可出头。”

 赵构眉头竖起,范希文这厮,越来越不把康王放在眼里了。

 片刻又恢复了正常。

 “罢了,我回去休息,反正他从来也没尊重过我,除了第一次在芙蓉苑。”

 汴京正中靠南的宫苑,这里是历代帝王的“私宅”,真正的皇城。

 如今属于赵佶。

 “勤勉”的官家难得有闲心放下艺术的笔墨,亲自伏案批阅奏章。

 一人辛劳,十人伺候。

 尤其摇扇的宦官,至多盏茶时间就得一换。

 因为天气热会出汗,会辱了圣驾。

 两位大宦官分侍赵佶左右,端茶递枣,笑意不绝。

 “梁师成,你与王黼于社稷有大功,张觉竟然能与辽、金屡战,绝对堪比郭药师之利器。”

 瘦弱的宦官,正是继大宦官杨戬之后的太尉,梁师成。

 “陛下慧眼如炬,可惜朝中还有反对之声。”

 赵佶再翻开一奏本,随意看了两眼,直接扔到一角。

 “朝堂诸公也有各自考量,一件事有各种异议,证明大家都在关注,是好事,只要不过分。”

 嘴上虽然如此说,但赵佶也认为那些反对的人,实在是鼠目寸光。

 招降张觉,于国只有好处,乃他消己长的应敌之策,某些尸位素餐的东西,太不识趣。

 就是官家亲自下旨后,还有人拿出来说事。

 “记得太学学正秦桧也有上疏,言辞之激烈,就差没把我的圣旨一一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