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风吹散福祸难离(第2页)
但首先就要废除‘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自然有熟知兵事者,但只是少数,兵事还得归将帅说了算,至于权衡一事,自然应有其他办法。
兵不支政,官不言兵,文武并重才能令内外安定。”
金三立虽不太懂政务,但此间也有一位曾在军营中厮杀过的小校,且熟读兵书。
“鹏举,你以为何如?”
岳飞起身朝金三立一拜,又直接向范希文行礼。
“先生高见,飞甚是认同,但狄公已是前车之鉴,朝堂之事,风云诡谲,不是少数人想要左右便能办到的,否则范、王二公也不至于那般处境。”
范希文笑道:“所以我才说了,要方方面面去改,只怕有心人嘛。直接推倒重来,虽然看似有效,实则又是一番反复而已,譬如‘黄袍加身’。”
这一段就真的大逆不道了,若是被某官吏听了去,只将范希文告到府衙,便可升官一级。
不过在座的都以江湖人自居,除周侗师徒觉得稍有不妥之外,其余人并无太多反应。
周侗再问:“那民强呢,何解?”
范希文手中的枯枝,在地上又是一阵乱画。
“最起码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而后取消贱籍,除罪犯之外,其余人当不被身份、籍贯束缚,兴农业、商业、手工等,让整个大宋活跃起来,朝廷能获得更多税收,民众生活更加满足,也就更加珍惜。
再进一步,兴教化,不要用那死气沉沉的儒家经典作为第一,而是广纳良学,如医学、建筑、术数、水利、律法等,让民众接触更多东西,实现民心开化,自有百鸟齐飞。
民众生活有奔头,自然更加奉纪守法,做人做事更有底气,民风自带正气,对朝廷感恩居多,何必再反?”
范希文组织不出太多言语,只觉得搜肠刮肚,已经把前世相关的理论都吐完了。
“好了,我今日累了,该睡觉了,各位自己想去罢,我不陪你们吹牛波了,晚安。”
范希文将枯枝一丢,直接原地倒下,闭眼假寐。
周侗等人正听在兴头上,却这般戛然而止,浑身不舒服,又不好强行再让那小子授课,只得愣愣地望着范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