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有字无邪心不惊 (第2页)

 “别担忧了,你我比他们好多了,至少不曾做过体力。”

 “不用自豪,我敢打赌,大夫人定将你发配去种地,到时候先来向这两位请教一番才是正经。”

 有为哼哼道。

 天府之国名不虚传,脚下黑沙地遍布,乃是上古河流或湖泊堆积而成,土力极肥又包含水分,又有许多黄土,富含矿质。

 因此只需要适当经营,自有许多熟土、良田可用。大凡荒地,一般是有主而无人开拓,或者是开拓难度稍大,无人费心费力去打理。

 根据早年邸报,大观三年时,大宋人口便超一万万之数。

 如此多的人口却似乎对开荒不太上心。

 一方面因为朝廷并未大肆推行个人开荒激励政策,如开荒后拥有该土地。

 另一方面是朝廷默许官员兼并土地,则辛苦开荒而来的土地,或许转眼便被拿走,亦或是荒地暗中也许早有所属。

 因此,开荒的沉没成本实在太高。

 范希文一路看来,不住感叹民生多艰,有人良田万千,或许就有人身无片瓦。

 大宋的沃土是大家的,是那些文曲老爷大家族的。

 而衣不蔽体的人,仅仅是因为不会读书或没机会读书便要遭此等待遇,实在可叹。

 “如果有一天你得千亩良田,又当如何?”

 “七爷,我穷苦惯了,不敢奢想。若真有那一日,我定要无偿分给穷人家耕种。”

 范希文笑着摇头,手中无时自然慷慨。

 等这小子到了那时候,肯定期望越多越好,大同是要牺牲利益的,舍不舍得还真难说。

 “小子,你错了。”

 锦里的繁华是一种印记,雕刻着蜀地的荣耀,自然不是文治武功,仅是市场经济。

 绸缎行处总能看见一两张夷人面孔,典型的西方人种特征。

 穿上长袍后有些不伦不类,但基本都拿着重重的包裹进去,又带着成山的货物出来。

 范希文有些向往他们那样的富足,但深知自己没办法获得朝廷体恤。

 据说在南海边,有一群夷人受命替朝廷做生意,地位超然,不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