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苏润又来了(第3页)

 苏润教给家里的记账表格好用的很。

 张氏适应了一天后,就能自己独立记账了。

 她每日都沉浸在收钱、记账和数钱的快乐中,如同一只掉进米缸的耗子,高兴地无法自拔。

 众人也各司其职:

 李氏管女眷,苏丰看仓库和出货;

 苏远川和苏平安专心点卤;

 苏行与苏远河全心跑起了售卖。

 苏润慢慢放手,将磨坊交给苏丰他们管理。

 与此同时。

 磨坊也盘活了整个柳林村的经济。

 直接倒卖豆腐、豆花的,赚了点小钱。

 个别聪明的,在县城里租了摊位,把豆腐做成菜来卖,能再赚的多些。

 腌豆腐、煎豆腐等小吃也慢慢出现。

 因着村子去城里做生意的人多。

 村里赶车的、做碗盘筷子的、打板车的,都跟着发了财。

 最不济的人家,也能把自家种的豆子、蔬菜等卖给磨坊,赚些钱贴补家用。

 柳林村整体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时不时就有人家做顿肉,穿件新衣服,添个物件……

 再加上苏家兄弟那块‘急公好义’的匾额。

 这段时间,来跟柳林村议亲的人都多了不少。

 村人出去,个个都抬头挺胸的。

 二月初四。

 家里的夫子没请到,但城里的夫子却已经有了眉目。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被苏行每日都用豆花喂养的王多钱。

 将整个玉泉县的学堂都查了一遍。

 筛选过后。

 他还是选中了自家儿子当年读过的学堂:

 “苏行兄弟,程夫子的学堂虽然不是出秀才最多的,但肯定是最适合苏润小兄弟的!”

 “王大哥能拍着良心跟你说,这程夫子人品绝对没有问题,名声好得很!”

 “绝对不是那种死读书,天天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腐儒!”

 苏行毫不迟疑。

 送完货,就置办好了束修。

 连带着笔墨纸砚都买了上好的带回来。

 “润子,你今日就在家里好好温习功课。”

 “明日我陪你去拜访夫子!”

 苏润这段时间光顾着赚钱,确实很久没有读书,很多东西都忘记了。

 他顺势回家,翻开书本温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琅琅书声从小院传出。

 ******

 翌日。

 苏润换上青柏色的长袍,背起书箱。

 苏丰带上束修,苏行赶着骡车,三兄弟迎着初升的朝阳往城里去。

 程夫子的学堂也在玉泉城最西边。

 途中还要路过苏润前夫子,刘秀才的学堂。

 但苏润对此毫不在意。

 他已经去过一次了,是刘秀才不收他。

 如此,就不能怪他改换门庭。

 但苏润没想到的是,他刚往城西来,就被刘秀才的门童给瞅见了。

 玉泉县是个小地方,有点新鲜事,能被人念叨很久。

 尤其是当日衙门敲锣打鼓,抬着赏银和匾额去柳林村,嘉奖义士的事情,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萧正这一出,直接把苏润过往不好的一页彻底掀过。

 什么儿女情长、什么难成大器、什么退婚……

 完全成为了不值一提的往事。

 所有人都只记得,苏润是个帮官府破案的义士。

 在县令、甚至在知府那里都留了名字!

 小童是出来跑腿的。

 见苏润背着书箱、坐着骡车往城西去。

 误以为苏润又来找刘秀才,拔腿就往回跑。

 他走小道,比苏润要快些。

 一进门,他就嚷嚷起来:

 “夫子,苏润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