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最理想的局面(第2页)


 粗犷与文明。


 北漠虽弱,却还存有中原文化的影子。


 其余的游牧部落却没有这种痕迹。


 相较之下,显然如今结构相对完整的北漠,比那些散漫的游牧群体更容易应对。


 想到这里。


 李景然思绪开始紊乱。


 姚伯安、赵文远等人也眉头紧锁。


 他们看向林之川的目光中满是敬畏与沉重。


 他们逐渐明白了。


 林之川其实是想把北漠当作一只“家养的小鸡”,让它自己去清理庭院里的害虫。等养得足够强时,再将其 ** ,为己所用。


 姚伯安和赵文远对视一眼,眼中均闪过一丝深邃。


 赵文远曾在元廷任职,深知其中复杂,各派系之间互相牵制,争斗不止。正因如此,北漠虽然占据广阔土地,人口也不少,却一直难以团结一致。


 若按林之川所说行事,确实可行。


 北漠内部已经腐朽不堪。


 如果不是大明偶尔威胁要北伐,北漠内部恐怕早已自相残杀。


 昔日的旧事,总让人唏嘘不已。


 一旦外部压力消失,北方的**之争必将更加激烈,但结局却难以预料。若一方能统一北方,这对南方而言绝非好事;反之,若双方长期相持不下,则是最理想的局面。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


 夏之白的计划能否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一件事:


 那就是南方必须持续变得更强,而且要比北方强大得多。


 否则,这无疑是放虎归山。


 尽管如此,张玉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这个策略能够实现,不仅对天下有益,还能让北方边境长久安宁,缓冲地带甚至可以向长城外扩展数百里。


 姚广孝捻着胡须,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他在心底反复推演,无论怎么计算,都得出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他虽不愿承认,但不得不接受,这个看似荒诞的想法确实有可能成真。


 “疯子!”


 “彻头彻尾的疯子!”


 姚广孝在心里暗暗咒骂了几句。


 看着眼前那些满脸困惑的士兵,再瞧了瞧一脸震惊的朱棣等人,夏之白微微一笑。


 他从容说道:“刚才的话,对你们来说冲击很大,甚至许多人连想都不敢去想。但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理论家,这些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谋定而后动,才能百战不殆。”


 “当然,具体政策还得由朝廷决定,最终朝廷会如何选择、如何行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并不是我说两句就能随便更改的。”


 “你们唯一了解我的,就是我是新科状元。”


 “你们所不知道的是——”


 “我现在是一名商官。”


 “此次前来,是为了在这边建立铁矿厂。”


 李之安说道:“我也有自己的私心。”


 “我李之安别的不敢保证,但有一件事我可以做到,那就是我冶铁坊打造的‘千锤钢’,其中的一部分一定会用于改良兵器。”


 “我刚刚仔细检查了那些火铳,发现它们的铸件表面粗糙,结构松散,还存在许多铸造缺陷和气孔。这表明这些火铳所用的铁料并不是‘熟铁’,更不是‘千锤钢’。虽然大明确实能生产一些千锤钢,但是比起制造火器,官方更倾向于将这些优质钢材用于制作昂贵的宝刀、宝剑等高端刃具,而不在意火器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