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合作项目的推进
初春的寒风如刀刃般凛冽,却无法熄灭联盟合作项目现场那如火如荼的工作热情。在农业区智能灌溉系统改造工地,陈旧的锈迹斑斑的旧管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与崭新锃亮的纳米合金输水管道相互交错,它们的并存恰似历史与未来的一次激烈碰撞。工业区的工程师们身着银灰色的防护服,那防护服犹如来自未来世界的战甲,表面的反光条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此刻,他们手持精密的激光检测仪,仪器发射出的绿色光束,如同灵动的精灵,在设备表面来回游弋,他们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备调试工作中。农业区的工人们则穿着沾满泥土的粗布工作服,那衣服上的污渍和补丁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他们喊着号子,肩扛手抬,努力协助搬运材料,汗水毫无保留地浸透了衣衫,在后背晕染出大片深色的痕迹,仿佛是一幅独特的劳作画卷。尽管他们的脸庞沾满尘土,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新技术的好奇与期待,仿佛在憧憬着这片土地即将迎来的巨变。纺织区的技术员们穿梭于人群与设备之间,脖子上挂着的工作牌随着步伐有节奏地晃动,手中的记录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据,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他们认真仔细地记录着设备参数,为后续的本地化改良工作精心筹备。
“张工,这个压力阀的参数和咱们之前的设计有偏差!” 工业区的年轻技术员小李,额头布满密密麻麻的汗珠,神色焦急,冲着负责人大声喊道。他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上,红色警报不断闪烁,犹如危险的信号灯,屏幕中的数据曲线疯狂波动,仿佛在急切地宣告当前局势的危急。张工听闻,迅速快步走来,镜片后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他一把抓起设计图纸,图纸的边缘因为频繁翻阅,已经磨损得起毛。他快速浏览着图纸,随后眉头紧紧皱成一个 “川” 字:“农业区的土壤盐碱度超出了预估,必须对过滤系统进行二次改良。老李,你们农业区这边有没有熟悉土质的老师傅?我们得现场取样分析。”
正在搬运水管的老李,听到张工的呼喊,赶忙放下手中沉甸甸的重物,用粗糙且布满老茧的手背,随意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露出憨厚朴实的笑容:“有!我这就去叫老周,他在这片土地上种了一辈子庄稼,闭着眼都能说出哪里的土是啥性子。” 没过多久,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如同刻满岁月沧桑的老人,在老李的搀扶下被带到了现场。老周拄着一根木质拐杖,每一步都迈得沉稳有力,显示出他骨子里的坚毅。他缓缓蹲下身,动作虽有些迟缓,但却充满了专业的味道,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心反复揉搓,感受着泥土的质地,又凑近鼻子闻了闻,眼神中透露出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这土盐碱重,得用耐腐蚀性强的材料,而且输水管道得埋深些,不然水分蒸发快,盐分又得返上来。”
纺织区的负责人陈姐,站在一旁认真聆听,听到这番话,立刻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笔记本内页还夹着一张半旧的纺织机图纸,那是她的宝贝,承载着纺织区的希望。记录完毕,她抬起头,补充道:“我们纺织区最近研发了一种新型纳米涂层,或许能解决管道腐蚀问题。我这就安排人把样品送过来,和你们的设备做适配测试。” 她的话音刚落,现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不同地区的工作人员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起技术融合方案。原本陌生的面孔,此刻因为共同的目标,彼此间的距离迅速拉近,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空气中激烈碰撞。
在联盟技术交流培训中心,全息投影教室的穹顶散发着柔和的蓝光,仿佛将众人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未来世界。教室里,工业区的专家正站在讲台上,激情洋溢地讲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原理。虚拟的分子结构在空气中缓缓旋转,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它们复杂而有序的排列,展示着科学的奥秘。台下,来自纺织区和农业区的学员们,个个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盯着投影,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飞速舞动,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仿佛是一首求知的乐章。农业区的年轻技术员小王,突然举起手,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老师,这种材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稳定性如何?我们粮仓的储存条件比较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