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内部矛盾的浮现(第2页)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愈发激烈。有人拍桌子,有人面红耳赤地大声叫嚷,会议室里一片混乱。刘岗见状,赶忙站起来,用力敲了敲桌子,大声说道:“大家先冷静一下!都别吵了!” 他的声音充满威严,瞬间让会议室安静了下来。

 吴玉也趁机说道:“大家的诉求我们都理解,我们今天聚在这里,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平衡的方案。军事力量、民生福祉、环境保护并非相互对立,我们完全可以寻求协同发展的道路。” 她的声音柔和却坚定,给大家带来了一丝希望。

 刘岗和吴玉决定改变策略,将侧重点放在推动多元合作与长期规划上。他们不仅组织多个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城市、偏远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还邀请各领域专家组成智囊团,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刘岗亲自带领一组前往偏远地区,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走访了多个村庄,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他看到孩子们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心中一阵刺痛。吴玉则带领另一组在城市中调研,了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资源的实际需求。同时,他们安排专人与环保组织紧密合作,实地评估生态破坏的程度和修复所需资源。

 为了让各方更好地理解彼此诉求,刘岗和吴玉组织了一次实地参观活动。他们带领各利益群体代表先来到偏远地区,亲身体验孩子们艰难的上学路和简陋的医疗条件,感受民生困境;接着前往被破坏的森林和污染的河流,直观地看到环境恶化的现状;最后参观了军事基地,了解军事力量对家园安全的重要性。参观结束后,代表们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开始意识到各方诉求都关乎家园的未来。

 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刘岗和吴玉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刘岗在会议上再次发言:“经过深入研究,我们提出如下方案。在未来两年内,将资源分配重新规划。第一年,把 35% 的资源投入到偏远地区的民生改善,重点建设道路、学校和医院;25% 用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优化基础设施与推动绿色建筑;25% 投入到军事现代化建设,提升国防实力;15% 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启动一批重点生态项目。”

 “具体来说,” 吴玉补充道,“在民生方面,我们将在偏远地区启动‘希望之路’项目,在半年内修缮主要交通道路,确保居民出行畅通;‘温暖校园’项目会在一年内为偏远地区学校新建教学楼,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我们将推出绿色建筑补贴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环保型住宅和商业建筑。军事现代化建设,我们将引进先进的军事技术,提升装备水平。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会立即开展‘绿色家园’植树造林行动,在城市周边和河流沿岸种植 10 万棵树苗;同时,启动‘清水计划’,在半年内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改善河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