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四合院(二) (第2页)

 她都弄好后,拔腿了就跑往那个有私塾的小村子跑去,老远的就听到了村子里那个大瓦房里面的小孩的读书声。

 于莉就走近趴在窗口处看,只见一个40多岁的,留着长胡子的中年大叔,戴着个帽子穿着个马褂,拿着一本书站在前面晃头晃脑的读着。

 下面的小朋友就跟着也是晃了晃头晃脑的读,于莉看了看他在黑板上写的字。

 卧槽!怎么没人跟她说这个时候要用的是繁体字呢?咱也不好说呀,她读了二十几年的。

 这到时候写出来那老师会不会认为她偷工减料?缺胳膊短腿的呀。

 死了死了。

 再难她也要努力的扛着。

 然后也跟着黑板上的字,看了半天都是繁体字。

 连蒙带猜的也能猜得出来,但是叫她写她可能写不出来,想了想,还是得从头再来吧,没办法,谁叫到了这个年代了。

 第1个世纪就让她到了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于莉也在想着怎么那么倒霉呢?

 她跟老板谈话的时候还幻想着,如果去了别的世界的话,那还可以把空间填满,现在填个屁啊,能自己管住自己的那张嘴都算不错的了。

 在家里面那个老太太一天煮一个鸡蛋。还都只是两个堂哥轮流着吃,还没她的份呢。

 谁叫人家嘴巴里面说的赔钱货,赔钱货,什么叫做赔钱货?

 这就是赔了钱,连吃带用钱的吃完拍拍屁股嫁出去了。

 现在这个社会所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就这样于莉在家里、山上、私塾,这两年不停的穿梭着。

 在山上找到了什么吃的,能放的,如枣子,野核桃,野生板栗之类的,把它们晒干了,放在自己的小空间里面。

 有的时候找到一些野果山楂之类的,就填在自己的肚子里了。

 还有的时候在山上找到了一些皂角就拿回家死命的戳,戳出泡泡了也能用来自己洗澡。

 还有的时候找到了一些小的何首乌就把它给捣碎了跟着皂角一起洗头。

 不要说怎么不找一些大一点的何首乌呀。

 “你要是能找跟你姓,不要把别人当傻子,要是能找的的那些个村民们早就把整个山都翻遍了,还留着等你。”

 于莉找的那些吃的,还是老早就出发,去割猪草的时候找的,要不然还等你,能给你摘到一两次都算不错的了。

 这还是在她手脚快又有空间的情况下。

 空间也还好,是静止的,放进去是什么样,拿出来还是什么样的。

 在家里的时候,有的时候一年不见一次的大米,放在水里面煮了再拿蒸。

 在这个年代的米都是用蒸的,蒸完放一大半苞米面跟着一起蒸这样的饭才能显得多,也还顶饿。

 于莉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这两年。

 她把一些淘米水,蒸饭时留下来的煮饭水,拿来洗脸。

 何首乌捣碎了洗头,找到皂角壳,有的时候在后山里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在小溪边就用力的在身上搓洗。

 整个人虽然每天在外面跑来跑去,但是整个人显得健康了很多。

 也白了很多,头发也有光泽了,不像以前那么枯黄枯黄的像稻草一样,现在于莉就想着看清楚自己长什么样,因为家里面没有镜子。

 农村有镜子的人家户也没有几户,所以她只是在水的倒影里面看一下自己长得还不错。

 但是也要从小开始保养,要不然的话就她前两年刚来的时候的那个样子整个一个枯黄小丫头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