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西魏东征谋大业 东魏北伐战沙场

东西魏分裂对峙,北方各镇乱成一锅粥。

 将领们东奔西跑,都在给自己找靠山。

 这天,关内都督赵刚带着东荆州投奔了西魏,宇文泰高兴地封他做光禄大夫。

 “大将军,贺拔胜等人还在南朝,何不召他们回来?”

 赵刚在军帐中提议,“他们都是难得的将才啊!”

 宇文泰摸着胡子点头:“正合我意。就劳烦你走一趟梁州。”

 赵刚快马加鞭赶到梁州,找到刺史杜怀瑶。

 两人在刺史府后花园里边走边谈。

 “杜兄,烦请给梁武帝捎个信。”

 赵刚从怀中取出文书,“就说西魏盼着几位将军归来。”

 杜怀瑶接过文书笑道:“梁主向来优待降将,此事包在我身上。”

 建康城内,梁武帝萧衍正在批阅奏章。

 侍从捧着西魏来信快步进来:“陛下,梁州急报!”

 梁武帝看完信,立即召见贺拔胜等人。

 大殿上,几位北朝降将跪伏在地。

 “几位爱卿可想回北方?”

 梁武帝和蔼地问。

 贺拔胜抬头答道:“臣等日夜思念故土,望陛下成全。”

 “好!”

 梁武帝拍案而起,“朕明日在南苑设宴,为诸位饯行!”

 次日南苑,春光明媚。

 梁武帝亲自给贺拔胜斟酒:“将军此去,莫忘江南故人。”

 贺拔胜感动得热泪盈眶:“陛下厚恩,臣永世难忘!”

 回到长安那天,宇文泰亲自出城迎接。

 他拍着贺拔胜的肩膀说:“可把你们盼回来了!”

 转头看见杨忠,眼睛一亮:“好一员虎将!”

 杨忠抱拳行礼:“愿为大将军效死!”

 宇文泰哈哈大笑,当即把杨忠留在身边当亲卫。

 贺拔胜则因为感念梁武帝恩情,从此打猎时见到南飞的鸟兽都不忍射杀。

 这事传开后,长安百姓都说他是个知恩图报的好汉。

 西魏文帝元宝炬在宫中设宴,举杯对贺拔胜说:“爱卿归来,朕心甚慰!”

 没过多久,贺拔胜就升任太师,和宇文泰一起操练兵马,准备东征。

 此时北魏旧臣斛斯椿已死,宇文泰大权在握。

 他给自己加了柱国大将军的头衔,又提拔了李虎等七位心腹大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行台郎中苏绰的升迁。

 “苏先生,这个军粮调度实在棘手。”

 深夜的军帐里,宇文泰揉着太阳穴诉苦。

 苏绰不慌不忙地展开竹简:“大将军请看,若用朱笔记录支出,墨笔登记收入,再配合新的户籍管理办法...”

 宇文泰越听越兴奋,拍案叫道:“妙啊!就这么办!”

 从此苏绰制定的文书格式和户籍制度在西魏推行开来。

 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把各项政务整理得井井有条。

 有次宇文泰半夜巡视,看见他还在油灯下奋笔疾书。

 “先生何必如此辛苦?”

 宇文泰关切地问。

 苏绰抬头笑道:“能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是臣的荣幸。”

 这些制度后来成为历代沿用的典范。

 史官记载这段时,都称赞苏绰是难得的治国能臣。

 尤其是他发明的这套文书管理办法,后来成了历代官员办事的标准,大家都照着学。

 那东魏大丞相高欢,正盘算着如何稳固朝局。

 他大手一挥,对左右说道:“世子高澄已十五岁,该让他历练历练了。

 传我令,命他入邺城辅政,左丞崔暹从旁协助。”

 这高澄年纪虽小,行事却雷厉风行。

 他刚入邺城,就召集百官训话:“国法如山,谁敢触犯,严惩不贷!”

 一时间,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有人私下议论:“这世子手段如此强硬,倒有几分大丞相的风范。”

 高欢还有个儿子叫高洋,封为太原公。

 这高洋相貌平平,却是个内秀之人。

 一日,高欢想考校儿子们的才智,命人取来一团乱丝。

 其他儿子手忙脚乱地解着,急得满头大汗。

 高洋却“唰”地抽出佩刀,手起刀落将乱丝斩断,笑道:“乱丝当斩,何必费神!”

 高欢闻言,拍案叫绝:“此子决断,将来必成大器!”

 自此,邺城有高澄坐镇,晋阳有高洋辅佐。

 高欢捋须微笑:“有这两个儿子在,老夫可以安心对付西魏了。”

 正说着,探子来报:“禀大丞相,梁国派镇北将军元庆和进犯我东魏边境!”

 高欢拍案而起:“好个梁国,竟敢趁火打劫!”

 他当即调兵遣将:“高敖曹率三万兵马赴项城,窦泰带三万人马去城父,侯景领三万人马直奔彭城!”

 军令一下,三路大军即刻开拔。

 元庆和听闻东魏大军将至,吓得连夜撤兵。

 侯景趁机攻陷楚州,活捉刺史桓和。

 得胜后的侯景得意洋洋,对部下说:“梁军不过如此,咱们一鼓作气打过淮河去!”

 谁知刚渡淮河,就遇上了梁国名将陈庆之。

 两军对阵,陈庆之在阵前大喊:“侯景小儿,休得猖狂!”

 侯景冷笑:“老匹夫,看你能奈我何!”

 结果一交手,侯景就吃了大亏。

 陈庆之用兵如神,把侯景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侯景见势不妙,慌忙下令:“快撤!辎重都不要了!”

 他自己更是丢盔弃甲,狼狈逃回北方。

 这一仗,让侯景再不敢小觑梁国将领。

 高欢一心想要吞并西魏。

 但眼下兵力有限,无暇顾及南方。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如先稳住南梁,集中力量对付西魏。

 “来人!”

 他挥手召来使者,“速去建康,与梁修好。”

 使者快马南下,面见梁主萧衍。

 萧衍正愁战事不休,见高欢主动求和,乐得顺水推舟。

 “既然高欢有意休战,朕准了。”

 他大袖一挥,“传旨陈庆之,即刻撤军!”

 高欢见南线无忧,立刻调转矛头,亲率轻骑万人,直扑西魏夏州。

 这支军队行动如风,士兵们只啃干粮,连生火做饭的时间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