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高欢掌权清余党 魏主立后结姻亲

确说典礼结束后,皇帝登上阊阖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昌”。

 新朝初立,局势渐稳,民心稍安。

 高欢被任命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权势滔天。

 他的儿子高澄也加封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父子二人一时风光无两。

 朝堂上,有人低声议论:“高家父子如今权倾朝野,不知日后如何?”

 另一人摇头道:“尔朱氏倒台,总得有人掌权,但愿他能善待天下。”

 高欢并非一味打压旧党。

 他念及旧情,召回了昔日好友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原本已被外放南岐州,如今却被任命为大行台尚书,参与军国大事。

 “子如兄,多年未见,别来无恙?”

 高欢笑着迎上前。

 司马子如拱手道:“丞相厚爱,子如愧不敢当。”

 高欢拍拍他的肩:“你我故交,不必客气。

 如今朝局初定,还需你多费心。”

 广州刺史韩贤也是高欢旧部,仍留原职。

 至于尔朱氏一党,则被彻底清算,所有官爵一律削夺。

 朝中刚稳,东南又起风波。

 尔朱仲远逃往梁境,意图东山再起。

 高欢眉头紧锁,对众臣道:“此人若不除,必成后患!”

 于是,他派樊子鹄兼任尚书左仆射,与徐州刺史杜德一同追击。

 樊子鹄临行前,高欢叮嘱道:“务必擒获尔朱仲远,以绝后患!”

 樊子鹄抱拳:“丞相放心,属下必不辱命!”

 然而,尔朱仲远还未等追兵赶到,便已病死在梁境。

 消息传回,高欢冷笑一声:“倒是便宜他了。”

 既然主犯已死,高欢便下令:“樊子鹄、杜德,转攻谯城,彻底肃清余党!”

 谯郡本是北魏的地盘,梁武帝萧衍却趁北魏内乱,派降将元树去抢占。

 元树是谁?

 他是北魏咸阳王元禧的第三个儿子,因父亲谋反被杀,逃到南梁,被封为邺王。

 如今他占据谯城,屡屡骚扰北魏边境,北魏哪能忍?

 立刻派樊子鹄和杜德两员大将前去讨伐。

 元树死守城池,樊子鹄见强攻不下,便心生一计。

 他派金紫光禄大夫张安期进城劝降:“将军本是魏人,何必为梁国卖命?

 不如归顺故国,免得两败俱伤。”

 元树犹豫再三,终于点头:“好,我愿撤兵回南。”

 张安期回报樊子鹄,樊子鹄假意答应,还煞有介事地设下盟誓。

 双方出城,杀白马为证。

 谁知誓言刚起,杜德突然翻脸,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当场擒住元树。

 元树怒骂:“无耻小人!背信弃义!”

 樊子鹄冷笑:“兵不厌诈,怪只怪你太天真。”

 元树被押往洛阳,被迫自尽。

 樊子鹄和杜德得意洋洋地收兵回朝。

 可没过多久,怪事发生了。

 杜德突然发疯,整日狂呼:“元树来索命了!”

 他浑身青黑,痛苦不堪,最终暴毙。

 樊子鹄也没落得好下场,不久后离奇身亡。

 世人议论纷纷:“冤冤相报,果然不假。”

 杜德临死前的惨状,仿佛在告诫世人——劝人莫做亏心事。

 高欢平定谯郡后,打算回师邺城。

 但他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个人——贺拔岳。

 这贺拔岳坐镇关中,兵强马壮,万一哪天成了心腹大患,那可不好对付。

 高欢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不如把他调离老巢!”

 于是上奏魏主元修,请求改任贺拔岳为冀州刺史。

 魏主哪敢违逆高欢的意思?

 当即下诏,派使者快马加鞭赶往关中传旨。

 使者一到,贺拔岳展开圣旨一看,眉头微皱。

 他沉吟片刻,对左右道:“既是朝廷旨意,我自当奉诏入朝。”

 右丞薛孝通一听,连忙拦住:“主公,您真打算单枪匹马去洛阳?”

 贺拔岳苦笑:“天子我倒不怕,可那高王……”

 薛孝通摇头:“高欢确实厉害,带着几千鲜卑兵就横扫尔朱氏百万大军,威风得很。

 可您想想,他眼下真的顾得上对付您吗?”

 贺拔岳一怔:“此话怎讲?”

 薛孝通压低声音:“尔朱兆虽然败走,可并州还有上万残部,随时可能反扑。

 高欢既要安抚内部,又要防备外敌,哪有精力来管关中?”

 他手指往地图上一戳:“关中地势险要,背靠群山,前临黄河。

 进可攻山东,退可守函谷。

 您占尽地利,何必自投罗网,去给别人当棋子?”

 贺拔岳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薛孝通的手:“说得好!我险些中了高欢的调虎离山之计!”

 他当即召来使者,客客气气地说道:“烦请回禀圣上,关中军务繁忙,臣实在难以脱身。

 冀州重任,还请另择贤能。”

 说完,他亲自写了奏章,措辞谦恭,但态度坚决——这调令,他不接!

 使者无奈,只得带着回执悻悻离去。

 贺拔岳望着远去的烟尘,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高欢无可奈何,只得收拾行装返回邺城。

 临行前,他先带着大小儿朱后出宫,派兵护送她们上路。

 路上,他又听说任城王妃冯氏和城阳王妃李氏年轻貌美,守寡在家。

 “听说那两位王妃都是绝色佳人?”

 高欢问左右。

 “回禀丞相,确实如此。”

 亲信答道,“冯氏端庄秀丽,李氏明艳动人。”

 高欢眯起眼睛:“去,把她们都请来。”

 士兵们很快就把两位王妃“请”来了。

 说是请,实则是强行带走。

 冯氏挣扎着说:“高丞相,这不合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