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杨氏遭难余孤生 高欢破敌定新局(第3页)

 斛斯椿和贺拔胜被尔朱兆放回后,又回到了尔朱军中。

 一天,斛斯椿悄悄拉住贺拔胜,低声道:“现在天下人都恨透了尔朱氏,咱们要是还跟着他们,迟早得跟着完蛋。”

 贺拔胜皱眉道:“可天光和兆各自拥兵一方,不把他们全除掉,后患无穷啊!”

 斛斯椿微微一笑:“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他转身就去见尔朱世隆,装作忠心耿耿的样子,劝说道:“高欢势力越来越大,若不趁早除掉,必成大患。

 不如赶紧召天光他们一起出兵,合力讨伐。”

 世隆一听,觉得有理,点头道:“你说得对,我这就派人去召天光。”

 天光按兵不动,迟迟不肯发兵。

 斛斯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主动请缨:“大将军,让我去关中走一趟吧。”

 此时的尔朱天光手握重兵,却首鼠两端。

 他既想保存实力,又怕错失良机。

 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注定要付出代价。

 快马加鞭赶到长安,斛斯椿开门见山:“高欢造反,只有您能平定。

 您难道要坐视不管?

 要是让高欢得势,您就危险了。

 唇亡齿寒的道理,您应该明白。”

 斛斯椿这番话直击要害。

 他深知尔朱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这番话说得尔朱天光心头一震。

 天光猛地站起身:“我正打算出兵呢!”

 他立即召来心腹贺拔岳商议。

 贺拔岳分析道:“您坐拥三地,兵强马壮,高欢根本不是对手。

 依我看,您应该坐镇关中,派精锐与其他部队会合。

 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贺拔岳的建议老成持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惜天光耳根子软,终究没能坚持己见。

 天光觉得有理,正要采纳。

 斛斯椿却急了:“机不可失啊!请立即发兵!”

 历史往往就在这样的犹豫中改变走向。

 一念之差,可能就会改写结局。

 最终,天光留下弟弟尔朱显寿守长安,亲自带兵赶赴邺城。斛斯椿马不停蹄地回去复命。

 尔朱世隆得知后大喜:“太好了!”

 他立即命令尔朱兆和仲远的部队与天光会合,又调度律从洛阳出发。

 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鬼胎。

 尔朱氏虽然兵多将广,却缺乏统一指挥,这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短短数日,四路大军齐聚邺城。

 二十万大军沿洹水两岸驻扎,营帐连绵不绝,军旗猎猎,声势浩大。

 高欢带着不到三万步兵和两千骑兵,匆匆赶往紫陌迎敌。

 队伍稀稀拉拉,却个个神情凝重。

 封隆之刚升任吏部尚书,被留在邺城守备,高欢只能亲自督战。

 这时,高敖曹带着三千汉人士兵前来会合。

 他刚被任命为都督,身后跟着同乡王桃汤等人。

 高欢看着这支纯汉人部队,心里直打鼓。

 “敖曹,你这队伍都是汉人,恐怕不够用啊。”

 高欢皱着眉头说,“要不我拨一千鲜卑兵给你?”

 高敖曹连连摆手:“将军,带兵讲究的是默契。

 鲜卑兵和汉兵素来不合,硬凑在一起反而坏事。

 不如各带各的兵,各负其责。”

 高欢听了觉得有理,点头道:“你说得对,就这么办。”

 他们在韩陵山下摆开圆阵。

 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高欢让人用牛驴堵住退路。

 牲畜的嘶叫声在战场上格外刺耳。

 对面,尔朱兆的大军已经列好阵势。

 他派人来喊话:“高欢!你为何背弃誓言?”

 高欢拍马向前,高声回应:“我们当初立誓共辅帝室,如今天子何在?”

 尔朱兆冷笑道:“永安王杀害天柱大将军,我这是替天柱报仇!”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高欢厉声道,“况且天柱本就心怀不轨,死有余辜,谈何报仇?

 今日你我恩断义绝!”

 说罢,他猛地举起令旗。

 战鼓声顿时响彻云霄,两军将士握紧兵器,死死盯着对方。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杀气,连风都变得凛冽起来。

 “杀!”

 高欢一声令下,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敌阵。

 刀光剑影中,鲜血很快染红了韩陵山下的土地。

 高欢亲自率领中军,高敖曹统领左军,堂弟高岳指挥右军。

 三路大军如猛虎下山,直扑敌阵。

 士兵们个个咬紧牙关,誓死拼杀。

 尔朱兆打头阵,天光、度律分列左右,仲远殿后。

 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像铁桶般围了上来,攻势凶猛异常。

 敌军主攻方向很明确——直取高欢中军!

 “顶住!后退者斩!”

 高欢在乱军中大喊。

 可敌军实在太多,前队士兵接连倒下,后队开始动摇。

 战马嘶鸣,刀光剑影中,中军阵线眼看就要崩溃。

 这时右军的高岳发现战机:“中军吃紧,我们不能坐视!”

 他立即点齐五百精锐骑兵,转头对副将喝道:“随我直取尔朱兆!”

 与此同时,左军的高敖曹也动了。

 他一把扯下染血的披风,对亲兵喊道:“带一千骑,跟我截断敌军两翼!”

 说罢挥刀跃马,如旋风般杀入敌阵。

 战局开始扭转。

 别将斛律敦也没闲着,他悄悄收拢散兵,绕到敌军背后,突然袭击仲远的后军。

 尔朱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

 “好机会!全军压上!”

 高欢抓住战机,挥剑前指。

 霎时间杀声震天,尔朱军四散奔逃。

 战场上,徐州刺史杜德丢下兵器,对贺拔胜叹道:“大势已去,投降吧。”

 二人遂卸甲请降。

 尔朱兆败退途中,望着身后溃散的军队,懊悔地对慕容绍宗说:“早听你的话,何至如此!”

 他重重捶着胸口,调转马头就往西逃。

 “将军先走!”

 慕容绍宗临危不乱,立即鸣角收兵。

 他挥舞令旗,将残兵重新整队,总算保住部分兵力。

 东面尘土飞扬,那是仲远逃往东郡的败军。

 北边烟尘滚滚,度律和天光正仓皇奔向洛阳。

 夕阳下,战场上横七竖八躺着无数尸首,破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一仗,高欢赢得漂亮。

 但谁都知道,乱世中的胜负,从来都是暂时的。

 尔朱氏虽然败退,可真的会就此认输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