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淮水崩堤吞社稷 魏宫喋血起烽烟

不久到了秋天,淮水暴涨,浊浪滔天。

 梁堰年久失修,哪经得起这般冲击?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堤坝崩溃,声如雷鸣,震得三百里内人心惶惶。

 洪水如猛兽般扑向沿岸,城戍、村落瞬间被吞没。

 十余万军民,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便被卷入滚滚洪流,尸骨无存。

 消息传至洛阳,胡太后竟抚掌大笑:“好!李平果然没让哀家失望!”

 当即重赏李平,又下令任城王停止进兵。

 而此时的建康城内,梁主萧衍却是另一番心境。

 他呆坐殿中,面色灰败,喃喃自语:“耗费无数钱粮,死了这么多人,竟落得这般结局……”

 身旁近臣劝慰道:“陛下,天灾非人力可抗,还请宽心。”

 萧衍苦笑:“宽心?朕如何宽心?”

 自此,他愈发沉迷佛教,甚至下了一道荒唐诏令——宗庙祭祀,不得再用牲牢,只准以蔬果供奉。

 朝野哗然,大臣们纷纷进谏:“陛下,祖宗之礼不可废啊!

 若不用牲,岂非断了血食?”

 萧衍却固执己见:“杀生有违佛理,朕心意已决。”

 有人提议:“不如以大脯代牛?”

 萧衍摇头:“不必。”

 他竟命人用面捏成牲像,以饼代脯。

 群臣面面相觑,心中暗叹:“这真是舍大就小,轻重不分了!”

 一日,尚书令沈约入宫,见萧衍正闭目诵经,忍不住劝道:“陛下,国事为重,佛事次之啊。”

 萧衍睁眼,淡淡道:“朕修佛,正是为了天下苍生。”

 沈约无奈:“可如今淮水溃堤,百姓流离,朝廷若再不作为……”

 萧衍打断他:“朕已命人赈灾,你且退下。”

 沈约欲言又止,最终叹息离去。

 另一边,临川王萧宏自洛阳逃归后,不仅未受责罚,反而加官司徒,依旧逍遥。

 他府中侍女数百,个个姿容绝丽,尤其妾室吴氏,更是国色天香,宠冠后庭。

 萧宏的弟弟法寿,仗着兄长权势,横行霸道。

 某日,他当街杀人,尸家哭诉至官府,可法寿早躲进萧宏府中,官吏谁敢去搜?

 事情闹到梁主耳中,萧衍这才下令:“将法寿交出来!”

 法寿被押至殿前,萧宏急忙求情:“陛下,臣弟年少无知,饶他一命吧!”

 萧衍冷脸道:“杀人偿命,国法难容。”

 法寿最终伏诛。

 南台御史趁机上奏:“临川王包庇凶犯,理应免官削爵!”

 萧衍提笔批阅,眼中含泪:“爱宏是兄弟私情,免宏是朝廷王法……准奏。”

 萧宏被罢官归府,可没过多久,梁主又恢复了他的司徒之位。

 这位王爷依旧醉生梦死,奢靡无度。

 淮水一场洪灾,朝廷上下却各怀心思——胡太后幸灾乐祸,梁主消极避世,萧宏荒淫如故。

 乱象丛生,南梁的气数,似乎也在这一片混沌中,渐渐消磨殆尽。

 天监十七年,梁武帝萧衍正打算去光宅寺上香,忽然有人密报:“陛下,都城有人要造反!”

 萧衍眉头一皱,立刻下令搜查。

 果然,在一条船上抓到了一个刺客。

 一审问,刺客招了:“是临川王萧宏派我来的。”

 萧衍脸色一沉,立刻召萧宏进宫。

 “宏弟啊……”

 萧衍叹了口气,眼中含泪,“论才干,我胜过你百倍。

 可即便如此,我坐在这个位置上,还时常担心江山不稳。

 你怎么敢有这种心思?”

 萧宏“扑通”跪下,连连磕头:“皇兄明鉴!绝无此事!绝无此事!”

 萧衍盯着他,缓缓道:“周公诛管蔡,汉文帝废济北、淮南二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念在兄弟之情,才一再宽容你,可你竟不知感恩?”

 萧宏额头抵地,不敢抬头。

 最终,萧衍还是心软了,只是免了萧宏的官职,让他回家反省。

 然而,没过多久,又有人密报:“陛下,临川王私藏铠甲兵器,恐怕图谋不轨!”

 萧衍眼神一冷,决定亲自去探探虚实。

 他带着一桌丰盛的酒菜,来到萧宏府上,笑道:“阿六,今日咱们兄弟好好喝一杯。”

 萧宏勉强挤出笑容:“皇兄驾临,臣弟荣幸之至。”

 酒过三巡,萧衍忽然起身:“宏弟,带朕看看你的后堂吧。”

 萧宏脸色骤变,但不敢违抗,只得引路。

 后堂三十多间屋子,每间都贴着封条。萧衍瞥了一眼萧宏,见他神色慌张,心中更加怀疑。

 “佗卿,打开看看。”萧衍对随行的校尉邱佗卿下令。

 一间间屋子被打开,里面堆满了铜钱——百万一聚,贴着黄签;

 千万一库,贴着紫签。

 萧衍和邱佗卿数了数,三十多间屋子,竟有三亿多钱!

 还有几间屋子,堆满了布匹、丝绸、漆器、蜜蜡、朱砂……琳琅满目,数都数不清。

 萧宏冷汗直冒,生怕皇兄大怒。

 谁知,萧衍忽然笑了:“阿六,你这日子过得不错啊!”

 萧宏一愣,结结巴巴道:“臣、臣弟只是……积攒些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