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磨墨(第2页)

 柳如是见钱谦益回来了,就笑眯眯的问道:“蕺山先生也是进京去赶考的吗?” 

 钱谦益大笑,他这个小妻子聪明得紧。 

 钱谦益说道:“蕺山先生说皇帝陛下在会试以后又开恩科,他是带着他的学生们去共襄盛举的。” 

 柳如是笑笑,就不再和钱谦益讨论这个话题,毕竟刘宗周德高望重,是江南文人中的泰斗级别的人物,自己夫妻二人背后议论人家不太礼貌。 

 钱谦益和柳如是不在背后议论刘宗周,刘宗周也不在背后议论钱谦益,但是,不代表他的学生们不议论。 

 张履祥和黄宗羲回到了自己居住的船舱。 

 张履祥说道:“太冲,你认为虞山先生此番进京,目的何在?” 

 黄宗羲笑笑,目的何在?这不明摆着嘛?想要出来做官了呗! 

 但是这话黄宗羲不能首接就说出来,不太好,不合自己的身份。 

 于是,黄宗羲就口占一绝:“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杨贵妃的,实际上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思。 

 张履祥听到黄宗羲念的诗句,哈哈大笑,他也还了黄宗羲一首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是朱庆馀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写给张籍的一首行卷诗,意思就是向张籍请教一下,问问自己这个水平行不行。 

 这些读书人就是不一样,他有话不首接说,拐弯抹角的扯犊子。 

 阮大铖家的下人们就不扯犊子,他们也不会。 

 阮有福作为阮大铖的大管事儿,带着人上岸采买去了,监视钱谦益的任务就落在了阮有喜的头上。 

 阮有喜这个人,办事还是很认真的。他等到阮有福带着人走了,他就下了船,在钱谦益的船旁边溜达。 

 没想到,真的让他遇见钱谦益和别人说话了,还是一大群读书人。 

 阮有喜走到刘宗周他们的旁边,蹲在地上磨磨蹭蹭的假装系鞋带,把刘宗周和钱谦益说的话,听了一个八、九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