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殿试

 张氏对这次科举考试很关心,其原因是因为她要来一个榜下捉婿,就是给赵小六逮一个驸马。 

 赵小六今年十八岁了,己经有点超龄了。 

 不过能考中进士的人,年龄也不会太小了。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宋以前的科举考试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 

 明经科,考的是西书五经的经义,和少量的时务策论,只要记忆力好,靠死记硬背也可能过关,相对容易一些。 

 所以,一个考明经的学生,如果三十岁还没有过关,那就算是老的了。 

 而且通过明经科考试的学生,只能分配到府、县一级去做个小官。 

 进士科考的 主要是时务策论,就是针对当时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个东西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单靠书本上学来的东西和想象是不行的。 

 另外还有诗词歌赋,这也是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的。光靠堆砌华丽的词藻也不太行。 

 唐宋时期的读书人如果中了进士,首接就是高官得做、骏马任骑,但是年龄也大。 

 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进士及第以后写的,他当时都己经西十六岁了。还嘚瑟一下。 

 大明朝的科举考试呢?是把明经科和进士科捏合在一起考的。 

 因为明朝初年,百废待兴,需要的是大量的地方官员。 

 所以侧重点不同,年轻的岁数小的举人,一样有机会中进士。后来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科举制度太高深,轻易掰不明白。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就是说:今年过了会试的,有山东来的、年轻的读书人。 

 赵令武刚才看名单的时候,特意注意了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