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骑兵旅西征与马家军之殇(第2页)

 就如同在东北那片广袤大地所推行的政策一样,他计划对原来陕西组织以及国府收缴的税收地区,免征两年农业税,给予百姓充分的时间休养生息,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田间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恢复生产,让饱受战乱之苦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重现往日的丰收盛景。如此一来,在这两年的过渡时期内,军队和政务人员的薪水开支,就只能依靠从各种缴获中来艰难支取了。但刘铮心中有着清晰的长远规划,他坚信只要咬牙熬过这艰难的两年,随着工业逐步发展与壮大,工厂的烟囱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机器的轰鸣声奏响发展的乐章,就能够收获更多的税收,从而顺利实现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甚至还能够拥有盈余的资金,用于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改善民生福祉,提升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毕竟,万事开头难,在这样艰难的起步阶段,必须要多做周全的准备,如工匠雕琢美玉般精心布局,才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孙德胜接到那如泰山般沉重的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率领着第一编队仿若出鞘的利剑,毫不犹豫地首接向最北端的银川开进。部队出了陕西后,便如同离弦之箭一般,风驰电掣,首扑银川。宁夏的马鸿逵也并非闭目塞听之辈,早早就凭借灵通的情报网得知了骑兵旅即将到来的消息。他自恃麾下拥有三个骑兵师和一个卫队团的雄厚兵力,仿若坐拥金城汤池,企图凭借主场优势,以逸待劳,给华夏军来个下马威。于是,他带着部队早早地等在银川东南一百公里外那片宽阔无垠的草地上,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地望着远方一字横推过来的坦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与傲慢,仿佛在他们眼中,这些钢铁巨兽不过是纸糊的玩具,不堪一击。 

 当距离马鸿逵的部队还有一千米时,战场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孙德胜迅速做出战术部署,他的眼神冷峻如鹰,洞察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他果断让装甲车如灵动的猎豹从两侧包抄过去,同时,将装甲兵分成两部分,一半留在装甲车内,操控着强大的武

器系统,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另一半则配合坦克和骑兵作战,他们的任务艰巨而关键,是准备对冲杀过来的马鸿逵骑兵进行远距离射杀,凭借精准的枪法,力求在敌人靠近之前就给予其沉重打击,掌握战斗的主动权,让敌人陷入被动挨打之境。孙德胜自己本就是骑兵出身,在马背上摸爬滚打多年,对于如何消灭骑兵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可以说是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他的两万多匹战马,可不是凭空而来的,那是从最初的几百匹开始,在一场场激烈得如同炼狱般的战斗中缴获而来,历经无数艰辛,才逐渐积累到如今的规模。每一匹战马身上,都承载着一段热血传奇,也正因如此,他对马匹有着一种特殊的钟爱之情。此刻,当他看到马鸿逵那三万多匹精壮的马匹时,眼睛里不禁闪烁出炽热的光芒,就如同洞房花烛夜的新郎看到美丽的新娘一般,满是欣喜与渴望,那是对胜利的期盼,对扩充实力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