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精编强军与地方平乱(第2页)

 这场大规模整顿风暴,退伍人员如潮水般涌出,占比高达令人咋舌的百分之七十。一番折腾下来,真正加入自卫军的人数少得可怜,连三十万都难以企及。国军将领们,内心五味杂陈,自卫军最高编制仅为旅级,这对于曾经威风八面、指挥千军万马的师长、军长而言,仿若从云端跌入谷底,根本不可能再续往日辉煌,谋得与之匹配的职位。即便待遇尚佳,可面子上过不去,那是军人的骄傲与自尊在作祟。然而,却也有这样一群纯粹的军人,他们抛却名利枷锁,以国家和军队利益为重,哪怕曾经身为团长,也心甘情愿奔赴自卫军,屈就副营长一职。在他们眼中,自卫军营级编制规模宏大,足有三千多人,相较于往昔自己麾下才一千出头的团编制,能统领更多热血战士,这不仅不是降职,反而是全新的升职机遇与挑战。他们心底透亮,要驯服这群虎狼之师,非得有真才实学、卓越领导本领不可,稍有懈怠,不出几月,便会被残酷淘汰。 

 改编之路,荆棘丛生。自卫军仿若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百态。许多原本心怀侥幸、妄图投机取巧混入军队的国军官兵,在体验了一个月紧张有序、纪律严明的自卫军生活后,仿若霜打的茄子,纷纷打起退堂鼓,申请退伍。为何?只因自卫军与传统旧军队有着天壤之别,这里没有腐朽僵化的官僚体系,人人平等,既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又是引领方向的领导,能上能下,灵活多变。在这样的热血熔炉里,若身为领导却连日常训练都跟不上节奏,如何让下属信服,如何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一番磨砺,三个旅编制浴火重生,进一步优化升级,每个旅新增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坦克团和一个高炮团,兵力充实至二十八万人。刘铮心中有杆秤,始终秉持 “要精不要冗” 的铁律,他深知,一支精锐之师,如利刃出鞘,即便人数不占优势,也远比臃肿拖沓、外强中干的军队更具杀伤力,能护华夏山河无恙。 

 然,华夏大地幅员辽阔,西边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却似陷入泥沼,军队和地方整编工作举步维艰,遭遇前所未有的阻碍。当地割据势力仿若贪婪巨兽,张牙舞爪,妄图抱紧自己的军队与私人卫队,做土皇帝,在辖区内推行地方自治,将华夏大地拖入分裂深渊。这般倒行逆施之举,与华夏共和国追求统一、安定的梦想背道而驰,绝无可能被容忍。刘铮怒发冲冠,怎会留下军阀混战这颗定时炸弹,任其威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