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整合与规划的华夏曙光(第2页)

 刘铮对于政治并不热衷,没有参与具体的操作过程。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要求,只要各方按照协议要求的办就行。他深知,若有人违反规定,必将破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他强调若出现偏差,就动用监察部门,真正实现华夏共和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而姜委长和大老总他们经过商定后,将军队、经济、监察等具体细节的改革和运作都交给了刘铮来组织。他们言辞恳切,理由看似冠冕堂皇。首先是刘铮有东北建设的成功经验,在那里,他将工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智慧。其次,是刘铮年轻,富有朝气与活力,能够大刀阔斧地对原来的东西进行改革,不受传统观念和利益格局的过多束缚。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实则是为了让刘铮能够毫无顾忌地施展拳脚,对旧有的体制和模式进行彻底的变革,而他们则在后面全力支持。这是为了刘铮更好地做好整体工作,也是为了华夏能够实现真正的崛起与复兴。 

 刘铮知道,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将鬼子赶出去,还华夏一片安宁。他对原国府的军队战斗力并非十分了解,因此暂时没有打算立即整编。不过,他对新西军和第十八路集团军的编制比较熟悉,于是决定先从这两支部队着手进行整顿。他首接将第十八路集团军和新西军进行整合,选拔出那些适合参加正规军的干部战士,将他们并入自卫军的第一旅、第二旅和第三旅,充实这些部队的力量。而其他不符合年轻化和知识化要求的干部战士,则转为地方武装和地方干部,其中有部分人员首接进行技术培训,为未来华夏的经济建设储备人才。 

 对于原国府的部队,刘铮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一律冻结其人事变动,明确规定不得提拔任何干部。他计划待将鬼子全部赶出陆地后,再对这些部队进行系统的编组和改造。这样既能避免在战争期间因军队改编而引发混乱,又能确保在合适的时机对军队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整体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