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铮鸣音,且试锋芒
翌日,王伦与杨志按照约定,在梁山众人摆酒想送后渡过水泊,下山便开始了前往东京之路。
这回杨志和王伦骑马上路,王伦赠给了杨志一匹坐骑,还外加一头帮他拉财宝的骡子,二人便自济州府境内南下,往那广济军、兴仁府方向而去,从京东西路进入京畿路,进入京畿地区。
其实水泊梁山距离东京城距离还真不算太远,保守估计如果快马加鞭,也就半个月,没准就能到东京了。
在路上行进了一天,这回杨志总算是有了和王伦单独接触的时间,杨志也对王伦越发好奇。
终于,他忍不住发问了。
“王寨主,我一直好奇一件事情,你那日与我交手所用的剑法可是自唐末就失传的双手剑术?”
杨志作为杨家将将门之后,精通十八般武艺,无所不博,他猜到王伦的剑术有可能和已经失传了的双手剑法有关,但是他也没有见过,不敢打包票。
“杨制使倒是一针见血啊,确实唐末我华夏双手剑术失传,我也没有将其复原,只是在一本古籍之中见到了一些关于双手剑术的描写,但已经是残缺不全,后来我自己领悟,又在雨中看到了螳螂捕猎,观其进退张弛,悟出来一点感悟,将螳螂的身法动作揉进那残缺不全的双手剑术之中,便成了这套剑术。”
王伦说的自然是前世自己门派祖师爷创出这剑法的经过。
“了不起,了不起,王寨主能文能武,堪称一代宗师,那这剑术可有名字?”
“叫做螳螂穿林剑!”
“好名字!颇为符合意境!”
杨志询问这剑术,其实还是有点儿不服气,因为他认为王伦这个原本作为文士的人,上一次却差点儿打输了他,要不是他凭借祖传宝刀,恐怕早就输了。
他不太服气,他杨志至少也是自幼习武的杨家将后人,精通十八般兵器,输给一个半路出家的文人,他不服气啊。
他想找个机会再和王伦比上一次,但是,王伦那完全不同于当世任何剑术的剑法又让他实在是摸不着头脑,便想要侧面进行一些了解。
正在二人谈话之际,前方已经到了一处村镇,还没等靠近村镇,两人就听到了一阵的叮当声响,就连整个村镇上空的空气都是颇为热烈的,好像整个村子的温度都要比周遭高些。
“原来到了此处,王寨主可知道此处是什么地方?”
杨志问道。
“未曾到过此地,这村子里叮当声响不停,此起彼伏,似乎都是金铁交鸣之音……莫非是在打铁?”
王伦听着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又感觉到了这里极其之热烈的温度,打铁出响声自然是无可厚非,可这热度……莫非全村子都在打铁烧炉子吗?
“此地属西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冶铁铸剑的圣地,春秋时归楚,战国时属韩。《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史记》载:九大名剑皆出西平,天下之剑韩为众,此地便是棠溪宝剑传人所在之村,名叫败剑庄。”
杨志点明了此地的来历,王伦却有些疑惑的发问。
因为他脑海中关于王伦本身记忆之中,有一段史书记载,在唐元和十二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时,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传说中的“十里棠溪十里城”转眼沦为废墟。
自从,“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历史风情画卷,从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冶炼铸剑绝技,据说也从此也从此失传了。
王伦把疑惑给杨志说了,杨志则是告诉他,棠溪宝剑铸剑师一脉并没有断绝,当年有一支支卖在浙江龙泉与欧冶子的传人在切磋技艺,互相学习,幸免于难,后来隐姓埋名,回到了此处,再兴棠溪宝剑技术,如今与浙江龙泉都是天下闻名的兵器之圣地!
“天可怜见,能留棠溪宝剑一脉啊!”
王伦听了,不由得感叹起来。
“王寨主要是想找一口好剑,我看此地正是合适,这里工匠的技艺高超,所打造宝剑,并不逊色于古之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