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我亲戚走了(第2页)

 “你抓紧点,争取在半年内怀上,给他们老刘家生个一男半女,到时候,他们老刘家的事还不是你说了算?” 

 白秀琴继续嘱咐道。 

 “妈,我知道了,我争取吧。” 

 李云凤点头答应。 

 …… 

 因为今天厂房上瓦片,杨承志又是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 

 几天前他就刻意嘱咐过大姑娘小媳妇们,他盖厂房期间都早点儿把加工好的针织品以及工艺品送过来。 

 所以早上六点多的时候,女工们的针织品以及工艺品就都全部到位了。 

 杨承志清点好数量后就赶着牛车去了透龙市场。 

 这段时间因为天气快速转暖,帽子手套围脖这些针织品的需求量继续下滑。 

 牛车上的货基本都变成了中国结钥匙扣这些。 

 在透笼市场送货回来,杨承志并没有直接回长胜大队。 

 而是赶着牛车在东风镇里转悠。 

 东风镇作为冰城市郊比较大的镇,常住居民至少是长胜大队的十倍以上。 

 那时的东风镇,除了一些国营工厂的家属楼外,百姓们居住的还是一普通平房为主。 

 而这些普通平房80以上都是土坯结构。 

 现在天气暖和了,已经有不少砖瓦房开工建设了。 

 杨承志想看看,是否能在这里找到工程队的第一单生意。 

 通过于几家工地上的人攀谈,杨承志得知。 

 这些工地的工人,主要还是以外雇佣或者街坊邻居帮忙为主。 

 建筑材料也都是到附近的建材商店自行购买。 

 没人雇佣专业的工程队施工。 

 一方面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专业工程队基本都是国营或者集体制,他们承接的工程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 

 像这种普通民房,属于大材小用。 

 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的固有认知,工程队贵、成本高,不是普通百姓能用的起的。 

 杨承志知道,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想要凭空打破人们的固有认知是很难的一件事。 

 所以必须要有第一单生意作为样板,再通过优质便捷的服务、以及低廉的价格吸引其他客户。 

 随着客户量的增多,才能慢慢积攒口碑,彻底打开市场。 

 因此,杨承志准备让工程队做一条龙服务。 

 所谓的一条龙服务,就是施工材料全包。 

 这样的话,有利于制定完善的生产标准,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 

 更重要的是,这种施工模式的利润也会更高。 

 他想到了大哥杨林,对方的建筑材料商店货品齐全,如果能与杨林合作,绝对能实现共赢! 

 但一个新组建的工程队想接到第一单生意或许比他想象中的要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