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上梁大吉!

 等混凝土彻底干透,还要趁着中午头向上浇水,起到养生的作用。 

 养生的时间一般要七天以上。 

 而杨承志着急,等不了那么久,就直接把养生的时间缩短到了三天。 

 而这三天工地虽然没有继续砌筑,但依旧有其他的活要干。 

 除了回填地基以外,最重要的便是用木头打窗户框了。 

 那个年代还没有后世的塑钢窗、断桥铝、铝包木这等高级型材。 

 谁家盖房子要是能用松木打崭新的窗户框,就已经非常奢侈了。 

 因为松木价格昂贵,绝大多数人家通常都会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杨木作为替代品。 

 杨木虽然便宜,但缺点也相当明显。 

 主要就是质地软,而且长时间被雨水浸泡后,还更加容易腐烂。 

 所以在和杨林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杨承志果断选择了松木。 

 虽然贵了一些,但用的时间也更久,相当于一劳永逸了。 

 而自从厂房开工以来,杨承志兜里的钱就唰唰的往下减。 

 甚至不得不去银行,把之前存进去的那三万块取出来一些备用。 

 要知道,这仅仅是开工的第三天,后面要花的钱可能会更多。 

 除了盖厂房基本费用以外,进设备的钱才是重点。 

 因为那个年代很多机器都处于人力阶段,不仅效率差,做出的活也远不如电动的。 

 因此,一开始杨承志就把目标锁定在了电动机器上。 

 只是这触碰到了他的知识盲区,他并不知道80年代国内是否能买到制作服装的电动机器。 

 总之,即便能买到,电动机器的价格也肯定要比人力的翻上几番! 

 在帽子围脖手套等针织品需求量继续下滑的时节,杨承志的收入也继续锐减。 

 他很庆幸当时选择了加工中国结,钥匙扣等工艺品,至少弥补了一部分针织品加工量下滑的损失,每天还有400元左右的收入。 

 在底梁养生的这三天里,柱子带领着几个木工,已经把窗户框,以及房屋架子全部做了出来。 

 第四天,瓦匠就全面开工了。 

 或许是这三天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开工之后每天的进度都噌噌的往上涨。 

 没到三天,就砌筑到了打上梁的阶段,打完上梁再次养生三天。 

 就开始竖房架。 

 农村建房,竖房架有着关键意义,寓意着这座房子即将落成。 

 通常情况下,竖房架时会举办一场仪式,也会有许多人来捧场。 

 因此,当天一大早,屯里的老少爷们基本都来了。 

 不少人都带来了贺礼,张三五毛,李四八毛,刘山魁、十个笨鸡蛋、二丫一只老母鸡…… 

 没有贺礼有力气的就搭把手,主要图个人气旺、红红火火、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