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反转
“关了吧。”诸明远挥了挥手,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电视画面随即暗了下来,房间陷入短暂的沉默。窗外传来远处的车水马龙声,更衬托出室内的寂静。
“白总啊,”诸明远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你这次踢到铁板了。碰瓷方帅,实在不智。”
白凤武的目光落在茶几上那份最新的财务报表上,苦笑道:“我以为在对抗非市场力量这点上,我们是一致的。”
他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谢松在背后捅的刀。那天酒后的一番话,成了别人攻击他的利器。可他又能说什么?谁让自己酒后失言呢。
“诸董,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白凤武正色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恳切,“三十亿,您可以控股。让我用一年证明,我一定能渡过难关。”
“一年?”诸明远挑眉,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
白凤武站起身,快步走到茶几前拿过纸笔,“让我给您算笔账。”他的动作带着几分急切,仿佛生怕对方拒绝。
他在纸上快速写下几个数字,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房地产说到底就是个数学游戏。购地、建造、销售,谁能把这三个环节的速度提到最快,谁就能笑到最后。”
“所以您的核心竞争力是速度?”季阳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探究。
“没错。”白凤武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知音,“我们只拿生地,免去拆迁环节。从拿地到开盘,普遍需要一两年的周期,我们能压缩到六个月。”
“六个月?”诸明远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质疑,“光办手续就得”
“我给施工方20的利润,但要求他们全额垫资。”白凤武打断道,语速越发快了起来,“钱是他们的,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加快进度。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季阳不禁莞尔。这种模式倒让他想起了几年后那部热播剧《奋斗》。只是现实往往比戏剧更加残酷。
“去年在海门,我们创造了两个月开盘的记录。”白凤武继续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虽然有特殊情况,但六个月已是我们的标配。这在业内是绝无仅有的。”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在三线城市,投入几千万就能拿地。四到六个月开盘,当天就能回本。三个月内清盘,全是利润。这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