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羡慕(第2页)

 硬抗,这等于要把国际市场上的大豆都收光。到时候价格肯定远不止2200元一吨。 

 现在就算签了远期合同也没用。远期交易中,等价格跌到谷底时,买家宁愿洗船赔违约金;价格过高时,供应商也可以选择违约赔付。 

 更何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向上,码头一直都在超负荷工作。即便收购到五千万吨大豆,全国各大港口年吞吐总量才三十亿吨,新增的这部分必然会造成堵港。 

 在众人眼中,这已经是个僵局。能做的,只能竭力保护榨油产业不落入外资之手。 

 诸明远却想起季阳的话,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我家孩子提到,这一仗不必硬打。” 

 “不必硬打?什么意思?”诸明天河一脸困惑,眉头紧皱。 

 定价权和市面上80的货源都掌握在国际四大粮商手中,还不必硬打? 

 诸明毅正要说什么,忽然愣住了,看着诸明远哭笑不得:“诶!老幺,你现在说话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样子!” 

 诸明远哈哈大笑,挑了挑眉:“那孩子说的很在理啊。” 

 诸明毅想了想,这话还真是无法争辩。sars疫情对大豆市场的冲击,那孩子的判断力比花大价钱请的专家还准,这让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个未满十八岁小伙子的建议。 

 “小阳怎么说?”诸明毅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季阳的方法并不复杂:开源做不到,那就节流。在居民食用油领域打破大豆油一家独大的局面,提倡多样化食用油搭配;至于工业用油这块,遏制住失控扩张的根源。 

 诸明华一脸古怪地看着老幺:“真让那小子说中了?” 

 林雅在一旁笑着点头:“是小阳说的,那会儿他可是让我涨了见识。” 

 说着,她又将那天车上季阳对她讲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奶奶开心地笑了:“你们两个,是有福的。” 

 林雅的三个妯娌听了这话,面色说不出的纠结。特别是诸葛雨的二伯母,一对漂亮双胞胎的妈妈,这时候内心百感交集。 

 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攀比。 

 林雅和诸明远夫妇隐晦地对视一眼,默默对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