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药材收购商(第2页)

 “老细,你者个甘草系不系野生的哇... 

 如果系人工种植的那我不要,我就系想要那种纯正野生的药材...” 

 这道带着满满广式风味的煲冬瓜,让不少人忍不住笑了出声。 

 现在这个年代出来做生意的人,主要还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居多,而广东这个年纪的人大多普通话说得不是很好。 

 北方流传着一句关于两广人很出名的话,那就是什么都不怕,就怕两广人说普通话。 

 再加上他们读书的年代还没有普及普通话教育,老师们基本都是用本地家乡话授课。 

 因此,这个时代大多数两广人的普通话水准较差。 

 虽然这个药材收购商的普通话水准很差,但商铺老板还是连蒙带猜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顿时连连摇头道: 

 “现在的甘草大多都是人工种植的... 

 如果你要的份量少,那我还有办法帮您调三两百斤过来,但您每个月至少要三千斤晒干的野生甘草。 

 这个量实在太大了,估计整个市场加起来也不够。” 

 “哦...” 

 闻言,这个从广东来的药材收购商显然有些失望。 

 “老板,其实野生的跟人工种植的甘草营养成分都差不多。” 

 商铺老板不想错过这个大客户,于是继续劝说道: 

 “您可以买人工种植的甘草嘛。 

 人工的比野生的便宜好几倍,只要您保证每个月的份量都有两三千斤,那我可以十八块一公斤为您供货。 

 野生甘草我们收货的要六十到八十一公斤了,卖给您最少也要去到一百以上。 

 所以您可以考虑一下。” 

 可惜就算商铺老板说破了天,这个收购商还是不断失望摇头。 

 在这里... 

 只有他和旁边的李绍安才知道,两广人对野生的追求是何等执着。 

 别说是一百块一公斤,只要有货,就算一百五十甚至两百一公斤都无所谓。 

 甘草在两广的作用和销量都很大。 

 可以煲汤,也可以用来煲两广人必备的中药凉茶。 

 只要是纯正的野生药材,他在这里两百块一公斤收货,回去后翻个两三倍价格都可以轻松批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