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重建小学有点难(第3页)

 听到这话的他,没有再去多问,便答应下午左右去找对方。 

 现在眼看也到中午,骑车回村子也差不多下午。 

 “走吧,先跟我回小南村。” 

 赵苟眉头紧皱,嘴里絮絮叨叨,把刚刚报纸里提到的镇治安局骂了个遍,甚至觉得还不够解气,又把人家出版的编辑也给骂了个遍。 

 徐三青就这么在好兄弟问候别人全家的声音中回到了小南村。 

 赵苟双手一撑,便从车后座跳下,转而朝着自己家方向跑去,说什么不能让那群王八犊子把祖传火铳收走,他得回家将东西藏进自己爷爷坟堆里面。 

 看着好兄弟渐行渐远后,徐三青微微摇头跨上二八大杠,骑向小南村东头知青陈静静所在生产队赶去。 

 其实说是生产队,还不如说就几间破瓦房子办公室。 

 自从前段时间报纸上说要经济大改革,而且还可以实现“包产到户”,也就是说这一重大政策将拉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现在是1977年八月初期,根据前世记忆,有些家里有实力的下乡知青也开始陆陆续续通过各种方法返回城里。 

 徐三青将二八大扛停到一件青砖黑瓦三角房面前。 

 他的这一举动引来不少村里人围观,甚至不少人都在窃窃私语。 

 “看吧,我就说咱们小南村出了个小白脸,你们还不信。” 

 “二娃他婶,人小徐能够榜上大款,那也是他自己的本事,有本事你也让你家二娃去镇上傍一个富婆回来。” 

 “是啊,再怎么说,三青这样总比和李家那姑娘结婚强多了!” 

 说话的是一个长相颇为瘦弱,小麦色皮肤的小婶子。 

 当初徐三青被李家诬陷说强女干他们女儿李秋菊时候,小婶子全程都在场,并且她是第一个对李家质疑的人。 

 不过,之所以这么做,还不是因为自己也想要嫁给人徐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