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童年记忆2(第3页)
全欣欣的爸爸全志国就想的更开明,女儿和两个男孩子一块长大,至少走出去不会被欺负,两男孩子都去学,那小欣欣必须跟着,不然这白白嫩嫩的小姑娘一个人在院里,谁能掐一把、推一把,会把他心疼坏的。王宇和陈恒淘气是淘气,可是从来不打欣欣的,在欣欣受欺负的时候,还会冲上去帮忙,就这一点女儿也得跟着去练球。
王宇家就更加直白,他的妈妈屈迎秋长得很斯文秀气,说话却干脆利落充满力量,她举着酒杯说:“我真得好好感谢付姐,平时帮我带孩子,现在还替我考虑孩子教育问题,这练球别管孩子们练成什么样子,对他们的身体是百利无一害,我是百分百支持。能有出路是最好,没有出路,至少孩子们在学习、在锻炼,老话不是说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钱厚以后干什么都不愁。”
蔡建中点点头,在大人合理目标的支持下,孩子们在家的练习是不愁没人督促的。他从自己的球包里面拿出三副乒乓球球拍分别送给几人,语重心长道:“我不敢保证能把各位教成奥运冠军,但求你们练球的时候勤奋、努力,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一切都不好说,体育会教你们更深的东西,那些东西我教不会你们,你们得自己去体会。”
“你们做父母的,要放平心态,冠军不是那么好培养的,支持一个冠军也不是那么轻松的,有时候孩子如果天赋过人,不用自己选择,乒乓球就会选择合适的孩子去打球,那时候父母比孩子更煎熬,更痛苦,更加难以坚持。真到了那个时候,搞不好你们得天天来找我打听孩子的情况。学体育,父母和孩子心态都得练。“ 蔡建中用缓慢的语气调抗道,言语中又透出几分认真,几个家长本来没有多少的认真,都被这语气弄得心痒痒,不由得充满了幻想。
我家女儿能成奥运冠军吗?
我家儿子能成世界冠军吗?
我带的这三个孩子都能成冠军吗?
还好父母们脸皮比较薄,不好意思当着蔡建中教练的面子开始吹牛,不过那天晚上等蔡教练回家后,几个大人在院子里模仿冠军的父母接受记者采访的场面还是深深的印在了全欣欣的脑子里。
那时候她还不懂冠军是什么意思,只记得爸爸妈妈相互模仿被记者采访“如何培养出奥运冠军”时,两人眼睛里面的光芒和看向她热切的目光。小小的人儿,心里有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心里
,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在慢慢浇灌。
就这样,在付丽妈妈的坚持下,屈妈妈的资金支持下,三个小孩子每天都被送到离家5站路外的青少年宫开始练习乒乓球。第一天去上课的时候,付丽替他们背了三个书包,每个人的书包里都有一套换洗的衣服,结果人还没有走进球馆就被蔡建中撞个正着。
蔡教练指着付丽手里的包,对着三个孩子说:“以后自己背书包。”三个平均年龄5岁半的孩子懵懵懂懂从付丽妈妈手里接过包包,斜跨着矿泉水瓶就摇摇晃晃跟着蔡建中进了球馆。此时刚刚入夏,球馆没有空调,所有的门窗和帘子都是打开的,想尽可能的让风吹进去,孩子们能稍微的凉快些,但是通城的夏天是湿热和爆热交替进行,刚入夏时,还是湿热的,一场大雨之后的球馆还混杂着各种地里反出来的恶心味道,全欣欣干哕了一下立刻收住瞪大了眼睛看球馆。
这里面实在是太热闹了!打球的孩子们哇哇大叫,跑步的人脚步声仿佛要踏穿了地板,有大人端着脸盆和网兜到处捡球,所有人都很忙,又很吵,全欣欣忍不住捂住耳朵,又好奇地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