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圣宗之洪治天下粤瓜
第204章 本官来只办三件事(第2页)
孔子推崇的是一个圣人的标准,而不是让全天下的人都成为这样的圣人,太难,也太累!
看着这些官吏不开口,高务观轻咳两声,在场的官吏立马打起精神,等待高务观怎么开口,就听高务观道,“本府乃受陛下所任,于京师至南京,次来只办三件事!”
一听高务观这么说,官吏们内心一突,难道走了一个海顽石,又来一个高钢铁不成,只办三件事,倒是要听听办的那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经济!”
“第二件事,还是经济!”
“第三件事,依然是经济!”
官吏们头大如斗,一时面面相觑,这府尹,次来就是为了这件事,那你往后八年,不就可以在府衙内躺着了。
南京的经济,那放在全大明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需要你高务观过来再三强调搞经济的重要性?
也就是如今的天津州,敢在南京面前开口闭口的谈经济了,其他的府县,那个敢在他们应天府面前说什么发展经济。
在南首隶,你敢比南京更有发展潜力,把你当成咱南京的吸血包,吸干你都是分分钟的事。
上海县牛吧,海瑞任巡抚的时候,大力发展上海经贸区港,海瑞一走,高仪来了,南首隶巡抚也来了,上海县立马经济被砍一刀。
南京吏部尚书发文,要求必须将从上海靠港的粮食,先运往龙江港,之后完税退税在前往上海县,你又能怎样。
就是要拿捏你,你丝毫没辙。
当初海瑞还在任的时候,松江府人更是豪迈的喊出口号,要超越南京,成为南首隶第一经济大府,然后呢,海瑞还能一辈子当南首隶总督不成。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地方上也是一样的,高仪没有海瑞那般的后台,没有海瑞那般的强硬手段,多了个巡抚制约,高仪就没办法把海瑞当初设立扶持的上海县保下来。
从上海县设立经贸区起,南京城的经济一大半都被上海县给虹吸了过去,虽然有南苏松铁路,但南京的龙江港落魄,导致的经济下滑,是肉眼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