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御驾边地(一)(第2页)

 从火车出现之后,以前的运粮前往边地换取盐引也被取缔,虽然不能运粮换取盐引了,但大明的商人还是热衷于运粮前往边地。 

 因为边地的城镇粮食价格,常年是户部制定的最高价,每石粮价格高达壹圆一角钱,这对比如今天津州等地才不到五六角价格来说,边地的粮食价格,简首就是商人们绝佳的粮食倾销地。 

 这个价格户部尚书陈志是知道的,不仅知道,而且这个价格还是陈志上奏洪治帝后,特意设置的。 

 之所以设置这个价格,为的就是吸引那些粮商将粮食运往各个边地,这些运往边地的粮食,只能是售卖给当地的粮商进行售卖,外地粮商不允许售卖。 

 因为五军总督府出台了边地粮食特许经营证,只能是本地的商人才可以申请办理,外地商人不被允许申请。 

 这些运过来的粮食,户部会补贴一部分,当地的官府会补贴一部分,五军总督府会补贴一部分,三方补贴之下,真正在边地城镇内出售的粮食价格,实际上也就八角钱上下。 

 通过各地的税务厂支付给那些当地粮商,不至于让当地的百姓真的花高价购粮,导致边地百姓流亡到京畿地带,造成边地城镇人口空缺。 

 按照陈志的说法,银钱只有流动起来,它才是银钱,要是朝廷不肯补贴,百姓只能花高价购粮,那就会导致边地的百姓逐步消减,而税收必定锐减,到时就得花更多的银钱,让那些百姓前往边地了。 

 与其花更多的银钱和精力,不如户部就出点钱,每年也就数百万圆的补贴,就能很好的盘活边地的经济,这是一件很划算的买卖。 

 洪治帝也常跟那些反对的大臣们说,朝廷不能只看重得失,而是要放眼将来,筹划局势。 

 不能只会算加减,而不会算乘除。 

 短期内不进行补贴,朝廷户部看起来是税收上好看很多,但是边地的局势就会慢慢的糜烂下去。 

 等到朝廷那些大臣们发现局势不稳的时候,再想稳住局势,花费的代价就大了,这不是洪治帝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