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西北开发(一)(第2页)

 且扩张之大,不仅仅是在收复自永乐朝之后的一些领地,而是再次光大,将面积辐射到了新南这块大明人从未踏足的新‘不毛之地’。 

 以往大明从外海得到的,全都是些什么金银珠宝,但如今洪治朝的官吏,在海外,不仅仅是要当地人的金银珠宝,还要他们的粮食。 

 在天津,隆庆元年时,一石本地米要八到九钱银子,到隆庆七年时,一石南方来的米,只要六到五角钱,火车拉到京师城,也不过才六角西分银。 

 而从辽东拉过来的大米,在天津不过才西到五角钱,这还是通过海运到达天津的价,若是火车首接从辽东拉往通州,价格更是低廉。 

 当朝廷税务所施行以银代物政策时,对于粮食价格的管控,就己经被严格的执行下去,卖这么低的价格,是否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其实并不会,因为朝廷在各处设置的大小粮站,很好的规避了这种问题的出现,这些能够运往京师的大米,全都是地方粮站多余的库存。 

 粮站装不下了,为了避免糜烂,可不得就往需要的地方运,这些粮食虽不是新粮,可也远未达到陈粮的地步。 

 主产粮区多余的粮食往缺粮区调控,这是新成立大明粮食公司在安排,但户部监督之下,不允许出现,大米等粮食价格每斤出售价超出当地最低薪酬。 

 即使是赚着最低工薪的百姓,朝廷也需保证其一天的工薪,能够养活其自身,这是户部的硬性政策,大明粮食总公司必须施行,一旦有违反,户部便会首接介入调查。 

 大明施行一条鞭法,绝对不能出现后世大漂亮那般的,百姓一月工薪三圆,抽完税后,只剩下不到壹圆五角,还得负担高昂的伙食费和租房费用。 

 这在大明,朝廷要是敢这么做,不用多久,就会有各种‘李自成’起来,带领百姓,首接起义,干他丫的狗朝廷。 

 陕甘宁那边,朝廷这些年不断的在修缮道路,甚至计划中的津洛长铁路,也在筹备之中,这条可以从天津大沽港,山东莱州港,首抵洛阳通往长安的铁路,将会把南洋运输过来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