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大洋彼岸的特产(第3页)

 一听这话,张居正等人,明显就更感兴趣了。 

 对他们来说,任何能补充粮食的,那都是好东西。只要老百姓有的吃,那大明就稳如泰山,人口多多。 

 他们看了一阵,又议论了之后,才让李文贵继续。 

 于是,李文贵又拿起一串形似小灯笼的艳红色果实,果实晶莹剔透,在烛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此果名为枸杞椒,果实小巧玲珑,既可生食,酸甜可口;也可腌制、炒制,为菜肴增添独特风味。其植株矮小,便于种植,若是在庭院中栽培,既能观赏,又能食用,一举两得。” 

 这个,张居正他们就又少了些兴趣,但是,隆庆帝却更感兴趣了,心中立刻决定,回头一定要尝尝。 

 户部尚书王国光凑到另一箱前,看着里面缠绕的藤蔓和块状根茎,眉头微皱,“这又是什么作物?看着不像是我朝本土所有之物。” 

 “此乃番薯!” 李文贵剥开一个紫红色的外皮,露出金黄绵密的薯肉,“大洋彼岸的特产,其耐旱耐瘠,极易栽种。无论沙土旱地,甚至贫瘠之地皆可生长。而且产量惊人,亩产可达数千斤。蒸煮烤食皆宜,味道香甜饱腹,实乃百姓充饥之良方。” 

 王国光闻言,猛地站起,官服的下摆扫过箱子,“数千斤?!若能推广种植,我大明粮仓将永不虞饥馑!遇到灾年,也能多一份保障。” 

 张居正等人,也是高兴了,很想围过去看,但是这样一来,会挡住皇帝的视线,就只好算了。 

 他们问了种植之法,准备回头安排下去,优先尝试种植。 

 户部尚书发现了个宝贝,就又来劲了,又俯首下去抓起旁边一捧金灿灿的颗粒,好奇地问道:“这金灿灿的颗粒,莫非也是粮食?” 

 “正是玉米!” 李文贵接过玉米棒,掰下几颗递与众人,“玉米耐旱抗虫,生长期短,两三个月便可收获。既可磨粉制饼,又能整粒煮粥,秸秆还能喂牲畜,堪称全身是宝。当地土著以此为主食,人口繁衍极快。” 

 殿内顿时议论声西起,大臣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这些从未见过的作物。 

 好几样粮食作物了,如果能在大明全面种植的话,以后根本不用担心饿肚子的事情了。 

 隆庆帝看得兴起,便走了下来,立刻被一个箱子里的几株矮树吸引,树上结着红黄相间的果实,圆润饱满,他便好奇地问道:“这结着红黄果实的树,为何看着像茄子?” 

 “陛下好眼力!” 李文贵笑道,“此物唤作番茄,看似有毒果实,实则酸甜可口。生食可解渴,煮熟成酱能佐餐,还可腌制保存。以此物拌面食,风味绝佳。而且据当地土著所言,番茄还有清热解暑之效。” 

 隆庆帝一听,很是高兴,当即笑着说道:“那朕让人去试种,等收获了,统统有赏。”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一起谢恩。 

 隆庆帝很高兴,就俯首下去,从箱子里捏起一粒褐色的种子,放在鼻下轻嗅,“这小小颗粒,闻着竟有股辛辣香气?” 

 “此乃辣椒!” 李文贵双目发亮,“其味辛辣浓烈,只需少许便能提味增鲜。无论是腌制咸菜、炒制菜肴,或是制成辣酱,皆能让人食欲大增。更妙的是,此物性热驱寒,边疆将士食用,可抵御湿冷,对防治寒症大有裨益。” 

 隆庆帝一听,立刻又收下,说是等种好了,就发往边疆去。 

 议论了一会之后,他又拿起一块颜色暗红的树皮,“这树皮又是何物?” 

 “这是金鸡纳树皮,” 李文贵神色郑重,“可治疗一种名为疟疾的恶疾。在大洋彼岸,土著人用其煎水服用,疗效显著。之前南方作战,不是还有因为瘟疫而病的么,这便是解药,一吃便好。” 

 张居正一听,当即笑着说道:“如此说来,此物正好可以用来朝廷征讨南洋之用也!” 

 众人听了,都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