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安南(第3页)
最后,张居正总结道:“以前对安南的失败,皆是派去的官员太过胡作非为,此次,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李文贵深表赞同:“首辅大人高瞻远瞩,这样的策略定能让安南早日归顺朝廷,实现长治久安。”
谈话至此,两人对这次战役的部署达成了共识。张居正起身告辞,临走前再次感谢李文贵的帮助和支持。李文贵则送他到门口,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很好,就是该对安南动手了。
在张居正离开后,李文贵回到书房,开始仔细整理自己对南方瘟疫的认知。
他知道,准确识别和有效防控这些疾病是保障将士健康、顺利完成安南任务的关键所在。于是,他坐在案前,拿起笔墨,开始记录。
首先,他提到了最为普遍的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安南地区由于气候湿热,非常适合蚊虫繁殖,因此疟疾发病率较高。
李文贵写道:“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周期性的高烧、寒战、头痛和乏力。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疟疾的防治,李文贵提出了几项具体措施。
首先是物理防护,他建议广泛使用蚊帐,并在驻扎营地周围喷洒驱蚊药水。
此外,他还强调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建议定期清理积水,减少蚊虫滋生的机会。
同时,李文贵指出,可以在驻地附近种植一些具有驱蚊效果的植物,如艾草、薄荷等,以此来进一步降低蚊虫密度。
其次是霍乱,这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
李文贵写道:“霍乱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呕吐、腹泻、脱水等,严重时会导致危胁生命。”
为了有效预防霍乱,他建议在驻扎地建立独立的饮用水系统,确保水源的安全性和清洁度。同时,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杜绝食用未煮熟的食物,防止细菌传播。
第三种疾病是伤寒,它由沙门氏菌引起,通常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
李文贵指出:“伤寒的症状包括持续高烧、腹痛、便秘或腹泻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为了防控
伤寒,李文贵建议在驻地设置专用的厕所,并加强对排泄物的管理和处理。哪怕他知道,这些措施,在朝廷正规军中,其实是一首在做的,他也还是写上了。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疾病外,李文贵还提到了一些较为少见但同样需要重视的疾病,如登革热和钩端螺旋体病。
他写道:“登革热也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症状类似流感,但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倾向。钩端螺旋体病则是由接触受污染的水源引起的,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疼痛和黄疸等。”
针对这些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李文贵还提出了以下几点:一是设立专门的医疗团队,携带必要的药品和设备,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的士兵;二是普及基本的防疫知识,提高士兵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营养支持,增强士兵的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写到这里时,他不由得停笔考虑一个新的问题,是否该将近代医学的理念引入大明朝,让近代医学早几百年发展起来?
之后,李文贵将这份详细的报告整理好,准备交给张居正参考。
他深知,只有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才能真正保障士兵的健康,从而确保安南之战的顺利进行。
在这个位面,以后就没有安南猴子了!
有的,也是如同倭国那边一样,又一个大明正统的藩属国,有朝廷的驻军,收税等等,成为大明势力继续向东南亚扩张的跳板!
解决了安南之后,下一个,就该是洞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