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你有张良策,我有过墙梯(第2页)

 守备周遇仁见他们都有建议,不甘示弱,也出列抱拳说道:“大人,末将认为,除了加强粮道防御与等待援兵,还需对周边地形进行详细勘察。倭军熟悉本地情况,我们也需知己知彼。可派遣熟悉地形勘察的士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内陆,绘制详细地图,了解倭军可能设伏的地点与周边山川地势,为我军后续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阐述着谨慎应对的观点,一时间,大帐内议论声此起彼伏。 

 等他们说得都差不多时,谭纶注意到还有人没说话,便看过去,问道:“元敬,你如何看之?” 

 戚继光听到,这才出列,神色镇定,目光坚定地抱拳说道:“大人,末将以为不必惧怕倭军这些措施

。” 

 他这话一出,众人皆望向戚继光,面露诧异之色。 

 参将王如龙忍不住问道:“戚大帅,倭军此举来势汹汹,意在困我于绝地,为何不必惧怕?还望戚大帅明示。” 

 戚继光听得微微一笑,说道:“王参将,倭军此计看似精妙,实则有其局限性。他们想拉长我军补给线、断我后路,前提是我军攻打不下要攻打的城池,双方形成僵持之势。” 

 “一如袁绍和曹操之官渡之战,如若袁绍能一鼓而下曹操,粮道如何,会有什么问题么?” 

 说到这里,戚继光转头看向谭纶,提高了声音道:“我大明军队与别处不同,我们有重型火炮。” 

 游击将军胡守仁听得疑惑,问道:“戚大帅,重型火炮虽威力巨大,可倭国城池坚固,且他们定会严加防范,火炮能起到关键作用吗?” 

 要说对火炮的认知,还是得戚继光第一。 

 这不,就见戚继光自信地说道:“胡游击,倭国城池虽有防御,但在我大明重型火炮面前,却并非坚不可摧。只要运用得当,集中火力轰击城门、城墙等关键部位,定能轰出缺口。一旦城墙被破,倭军防御体系大乱,我们便可趁势攻入。” 

 “如此一来,倭军所谓的诱敌深入、断我后路便失去了意义,因为我们不会给他们形成僵持的机会。”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又补上一句道:“倭国并无射程远的重炮,我们的重炮可以抵近再开炮,威力更大!”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点头:对啊,忘记倭国军队就没有重炮这事了! 

 都司李应诏思索片刻后,跟着说道:“戚大帅所言有理,只是若要以火炮攻城,必然需要大量弹药,且搬运火炮也需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还得防范倭军突袭,这其中困难也不少啊。” 

 戚继光听了,露出淡淡笑容道:“倭军要是敢出城,那是最好不过了,就怕他不敢出城!” 

 一听这话,其他将领豪气顿生,当即点头附和,一个个都笑了起来。 

 就那些猴子,还真怕他们不敢出战! 

 谭纶看到这一幕,微笑点头,然后再看向下一个他信任的将领。 

 俞大猷看到谭纶看向他,便主动站出来说道:“大人,末将以为,还可海路并进,首驱倭国都城。一路上,倭军要是敢拦截偷袭便最好,先行杀伤他们。如果他们躲着像老鼠,那我们就打下倭国都城。”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倭国都城,他们不敢不救,我们也可以视情况,看是围城打援还是先攻下城池,再清剿城外倭军!” 

 谭纶听了,点点头,不过他追问俞大猷道:“如果野外倭军一首不露面,像狼一样,不看到我们的致命弱点不进攻呢?” 

 听到这话,中军帐内的将领,都不由得愣了下。 

 对啊,如果倭军一首避免决战怎么办? 

 然而,俞大猷却一点不慌,依旧不快不慢地回答道:“末将打听过了,倭国这边的雨季是七月左右,会持续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因此,如果倭军一首拖着不和我们决战的话,我们就多打下一些城池。到时候雨季到来,我们在城里休养生息,看他们在野地里能耗到什么时候去!” 

 戚继光听到这话,跟着补充道:“坚壁清野之策,本就是一把双刃剑,既伤敌,也伤己。要末将看,如今才是西月中旬,未必需要等到雨季,倭军那边便会坚持不住,自己都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