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驿站系统

 隆庆三年初,隆庆帝下了一道旨意,宣布大明朝文武官员的俸禄,全部走大明股份钱庄的账户,并且不再折色,全部发放钱庄银票。免费看书就搜:丝路小说网  

 第一步试点,是京官,等之后,再推广到其他地方。 

 如果官员的俸禄发放顺利的话,以后包括宗室皇亲,各卫军饷等等,也全部采用钱庄银票的方式发放。 

 这个消息一公布,京官上下,全都是拍双手欢迎。 

 要知道,大明朝的官员俸禄,可不只是少的问题。 

 洪武二十五年改革后规定,以米粮作为俸禄发放的唯一内容,并将 “岁给” 改为 “月支”。 

 但是等到永乐时期,就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制度,此后各朝又不断调整米钞比例,还有米折物的情况,如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等。 

 悲剧的是,这个折色,标准还明显低于市场价,且不考虑官员实际需要。 

 比如一匹布官方定价略多于 13 石米,但当时布价最高 4 钱一匹,一石米为 3 钱左右,折支时一匹布以将近 4 两银子的价格卖给官员,高出市价近十倍。 

 这还算是好的,如果是折大明宝钞的话,哪怕是在永乐盛世,这个大明宝钞也是贬值的厉害,等到后面的皇帝,更是差不多等同废纸了。 

 换句话说,明朝官员的俸禄,不但是很低,并且还要被朝廷克扣掉一块。 

 最后,哪怕是这样,明朝官员的俸禄,还可能被拖欠!如明人王琼在《双溪杂记》记载 “京官折俸西五年不得一支,外官通不得支”。 

 总之,明朝官员要依赖俸禄过日子的话,真得会很悲哀的! 

 有名的,不用说了,比如海瑞等等。 

 如今,隆庆帝这道旨意发出来,官员俸禄改为钱庄银票,以当下钱庄银票的信誉,那就等于说是,官员的俸禄,就能实打实地拿到手了! 

 虽然很多官员并不依赖于俸禄,可是,这俸禄能如实拿到手的话,谁会不开心? 

 也就是苦了钱庄的雇员,对私业务一开,那就要忙死了。不过好在这种都是统一的开户等等,比起相同数量的民间来开户,也还是要省一些功夫的。 

 对钱庄本身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信誉会进一步加强,钱庄内的资金也会增厚。 

 这道旨意的出炉,虽然名义上是出自隆庆帝,实际上还是高拱等内阁辅臣和李文贵商量的结果。 

 对于李文贵当初所描述有关货币一说,高拱等人都是很上心的,就想着早点实现银票真正货币化,全面货币化。如此一来,一条鞭法也能实施下去了。 

 在这道旨意公布之后,高拱和张居正甚至还专门去找了李文贵,询问他的看法道:“如果等到军饷都用银票之后,该是全国上下都用上银票,信任银票了吧?” 

 李文贵知道两位内阁辅臣的迫切心思,便开口说道:“应该是差不多,不过也还有两个问题。” 

 一听这话,高拱便立刻追问道:“还有什么问题,老夫能解决的,都会解决之!” 

 李文贵听了一笑道:“第一个问题,银票要是货币化的话,还缺少小面值的银票。” 

 “就如今来说,银票最小面值的是五钱银子的,这还是之前发放水泥作坊红利的时候专门印制的。” 

 “对老百姓来说,普通吃顿饭,买点什么东西,都花不了五钱银子。就我所想的话,要想让百姓都用上银票,那至少要有一厘,二厘,五厘,一分,二分,五分,一钱,二钱,五钱以及一两,二两,五两这些面值。” 

 高拱心中略微一想,便知道这些面值能支付任何金额了,当即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钱庄印便是了。” 

 李文贵一听,顿时笑了,摇摇头说道:“高大人,这里有个成本问题,以当下的印刷水平,如果钱庄要印一分以下这些,成本就还是太高了。而一分以下这些,又偏偏是民间使用最多的。” 

 “就暂时来说,钱庄最多只能印到一分的银票,再小的面值,还是要铜板才行,或者减少银票的精美程度,纸张大小,如此缩减成本,才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