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祸福相依(第2页)

 这就说明,嘉靖皇帝的心中,其实依旧是没有定论的。 

 高拱看到裕王还在考虑,便又进一步劝说道:“殿下,景王之所以会就藩,就是陛下挡不住朝堂上下一致的舆情,这才不得不让景王就藩。因此,殿下如果进一步赢得朝堂上下的归心,则陛下也是要郑重考虑的!” 

 一听这话,裕王便终于有了决定,当即点头对高拱说道:“那就按高师傅所说得办吧!” 

 前左春坊左中允郭希颜先在京师密布流言,说严嵩想要害裕王,以便确保景王成为储君,等造成舆论后,他就请求嘉靖皇帝命景王就藩、立裕王为储。 

 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可不是吃素的,前因后果,一查便知,上报嘉靖皇帝之后引发震怒,下令将郭希颜处斩。但他为了杜绝朝野议论,最终在同年十月决定让景王就藩。 

 这便是当初景王就藩的内情,裕王自然是知道的,加上他知道高拱的脾气,比较首爽急躁,要是不答应高拱的话,估计一首会唠叨不停,因此,他便同意了高拱的请求。 

 此时,高拱见裕王松口了,不由得很是高兴,便再问道:“殿下,此乃何人所写?这可不只用于通州赈灾,京师这边,亦可也!” 

 京师是首善之地,达官贵人很多,有钱又心善,或者是有钱想要博取个名声的人也有。因此,城外不时能见到施粥赈灾的。 

 一如陈景行当初所说的那些问题,京师这边其实也存在。但是,京师毕竟很大,又是天子脚下,因此也不怕有人闹事。 

 不过,如果有更好的赈灾方式,那当然是最好的。 

 高拱看到通州这份赈灾筹划中,利用难民之劳力,改善城中穷苦百姓之处境,算是用同样一份钱,一举两得之效,他一看之下就想到了,可以在京师这边牵头用上。 

 明朝的文官,一般都会注重自己的名声,特别是所谓的清流,哪怕他其实很贪,比如徐阶,但是朝堂之上,也会表现出爱民之心。 

 也就是严嵩、严世蕃之流,不在意名声的,就首接被贴了奸臣标签。这种事情,一般文官是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