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激烈竞赛(第2页)
“后续由于犬戎侵扰不断,于是幽王和申国联姻,将申国公主立为王后以获取军事支援。”
昊公子说到联姻的时候特别加重了读音,似乎是有意提醒承苏些什么。
承苏只是笑着不言语,他十分明白对方的意思,不过他有他自己考虑的问题。
作为开国始皇帝的长子且己继承二世帝位,只要不妨害宗室利益,便能天然获得他们的支持。
他的母系为楚国公主,这一点使他很容易得到楚系势力的支持,毕竟两国联姻己经持续几百年了,不少楚人贵族帮助秦国吞并自己本国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后宫之中,他独宠丽姬并且厚赐她父亲兄长爵位,不只是贪恋欢愉,那绵软丰腴、紧致可人的身躯背后还有其他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借此借助田氏家族在齐地的声望,从而稳定数量庞大的齐地郡县。
至少将来田儋发动叛乱时,当地的田氏可以多加观望或听从承苏的诏令联合朝廷共同镇压反贼!
这当然是他之前的设想,因为要整治豪强还需强大的军力以及严苛的执法者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严厉的官吏己经就绪,田儋也不会闹出什么大事来了!
在承苏的设想里,隐藏于民间的七股势力中最强盛的秦、楚、齐三国会聚集在他麾下。
而韩、赵、魏、燕……
三晋离秦最近又民多地方狭窄,只需要把他们移居边界给予百亩之地免除税负役劳,民众有生路自然就不会对抗朝廷了。
至于燕国吗,不是他看不起它,确实战国七雄中燕国就是来凑数的。
完全不用理会它。
“陛下?”昊公子看到承苏有些走神赶紧唤了一声。
“公叔继续讲,朕有一点不明处,
这个申国是不是很强大呀?他们好像和齐国都是姜姓国家,会不会就是后来楚国灭亡的那个南方申国,领地大约在宛邑也就是今天的秦国南阳郡?”
“是这样没错啊,陛下学问渊博真是臣难以望及!”昊公子边拍马屁边继续解释道:
当时申国如同齐国一般同属姜姓但不同支,其中申国才是主流大家,齐国只是小分支。毕竟太公初入周朝也不过是个来自东海的普通吕国公族成员虽也姓姜但实际上属于小支。
“朕了解了。”承苏点头示意就像嬴姓家族在重新被
子渊一首觉得,虞氏之乱并非如《赵典》所描述的那般简单。毕竟作为官方编纂,《赵典》用意深远,对赵国的损失往往轻描淡写,侧重展现的是赵国如何从一次胜利迈向另一次胜利……
他为何要对我讲这样一个故事?尤其是双王共治的事……子渊心念电转,暗自思索:
“起初我以为,这老人找上我,是为他两个外孙讨公道、谋官职,同时替姜清儿说几句好话,顺便为宗室争取些利益。”
“后来被我敲打之后,他就顺着我的意思,讲起幽王和褒姒的旧事,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引出双王并立之事,借此影射我的靖难之举。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隐晦指出,我的帝位来路不正,所以得向宗室妥协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