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青田制造工厂(第3页)
随后太子果断作出重要决策,决定优抚此次牺牲者家属中的未成年男子调至京都服役成为皇家护卫队伍的一员以确保后代生活无忧且继续服务于国家未来。
面对未知的新式军团命名,李信疑惑询问之下,得到了
片刻之间,林海指挥几位内侍布置好了两张长案,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些腌菜、切块的羊肉和刚出炉的大饼。
大帐中央放置了一张精美的紫檀木矮几,几上放有一只饰有兽纹的青铜炭炉,脚下的地面铺设了鲜艳的绯色地毯。
几位乐工缓缓奏起了庄严的宫廷雅乐。
用膳完毕后,赵玄接续之前未竟的话题。
“其实朕手底下的文士也不算多。不过朕曾听到过儒门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这理念同样可以应用于皇家卫军之中,一个负责教导的学者就如同军中的老师,向一千人传道授业。这其中必然既有聪明绝顶,一学就会的学生,也会有一些需要不断重复训练才得要领的人。”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学员划分为三个等级,导师只需要负责对高级组的教学。一旦这一级的学员掌握后,他们再去教导中级与低级的学员。”
“此后,导师的主要工作便是为各级解答疑惑,并且督导中间和低级别学员的学习进度。”
赵玄轻笑了一声说道:“自然,这三个等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月我们都会对学员考核,对于那些考到优秀等次的,每月会奖励给一石粟米作为粮食奖赏;表现正常的则无奖励也无处罚;而对于落后者,按军队条律进行惩罚。”
初犯被罚三下,再犯加重到十下,第三次则会被严厉责打!
依据赵玄的标准,只要不属心智迟钝之辈,轻易就可以保持及格水准。
因为只需每旬认记三十字,平均下来一天仅需记忆三字即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皇家护卫队教学的字并不是复杂的小篆,而是由秘书王明创造的更为实用的隶书。
在秦代,毛笔取代刻刀之后,布帛和竹简渐渐代替了坚硬的甲骨以及金属材料。小篆这样的字体因过于规整,虽然保留了一定政治寓意但书写上显得不便。
因此尽管秦统一六国后使用了小篆规范文字,但在实用性层面上并未真正深入推广至各个阶层以利交流发展。
而日常批改文书时,多数臣工采用更便捷流畅的隶书来代替传统的书写体系。
听赵玄讲解着这个思路,高越若有所思点头,这种分组互助学习的方式令他回忆起自己早些时候见到的情形。
就在今晨的青田制造工厂里,工匠间就应用了类似方法。
技术主管提供宏观引导,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带教新手工人!
当赵玄停止讲述,他询问道:"那关于朕即将在胡羌居住地设置新城之事,您可有任何意见或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