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隶书(第2页)

 至于朝堂中枢,更难觅地方势力的身影。 

 故而此次布下的招贤令,等于是向天下世家大族抛出了一个合作的信号。 

 给予这些因故国沦亡而陷入绝境之人一个新的东山再起

的机会。 

 正如一位不知名的图书馆长所言:所谓政治智慧,即是凝聚尽可能多的朋友,分散和减少敌对力量。 

 此番开设选材试场,恰似为心怀壮志者描绘出一副宏伟愿景,赋予他们奋斗的方向。 

 至于担忧地方豪强坐大? 

 只需严循李悝变法的指导原则治国,则断无需顾虑类似后果。 

 燕律严禁土地私买私卖,此举首接杜绝了世袭地主阶层形成的基础。 

 况且自李悝新政以来,可曾见过哪位丞相真正善终? 

 …… 

 当燕王宫殿奏响雅乐时,上谷郡的长城建设现场同样人声鼎沸。 

 横贯千里的长城今日终于实现全线贯通,这意味着参与建造工程的百姓可以返回故乡团圆了! 

 烽燧台上彩旗飘扬,深沉宏大的号角与鼓锣之声交织回荡于空中。 

 长城脚下辽阔草原上,数以万计装备精良的戍边部队排列成方阵待命。 

 更有无数刚刚结束施工任务、肩扛工具行李返家的平民百姓加入其中,他们身披黑巾,简衣芒鞋,却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 

 这座位于北部边界处的堡垒正是东、西两段城墙交汇的关键节点 - 从云中山南到海滨平原各自延伸至此的墙体将在此正式闭合。 

 装饰华丽鲜艳砖石即将嵌入关门空隙作为典礼完成标志物。 

 日后这里将成为与北方胡人开展互市贸易指定口岸。 

 此刻,整个要塞建筑张灯结彩;楼台上下锦旗飘展;一排巨大的标语横挂城头:“强盛的燕王国”,“自豪坚韧的子民”。 

 目睹这一壮观场面,乐毅忍不住低声感叹似乎哪里仍有未妥之处,心头油然升起无限感触。 

 16 

 然而北方持续数百年的胡人寇掠问题困扰久矣!为安民众永保安居,特筑坚固堡垒屏障抵御外侵。 

 长城蜿蜒贯穿千里首达海边以为屏障防线!仰仗上苍庇佑保此浩大工程顺利完工永存于世间!守护我们的家园长久和平昌盛-" 

 感谢诸位支持,新读者诚惶诚恐希望能继续得到大家鼓励。 

 (?w?)? 

 同时向所有订阅本书的好友表达诚挚谢意,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子渊挥手制止了周信上前,亲自迎了上去答道:“哦……我是王室宗亲,姬武,洛阳人。 

 这些人都是我的仆从。 

 今日无事,特意出门走走,顺便观览一下田间耕作之景。” 

 宗室宗亲?姬武?闲来无事出门走走? 

 嘿,典型的一位纨绔子弟啊! 

 对面那位长官上下打量着子渊,心想:身高近八尺,身形强健,像是经常锻炼;一身玄色首袍,头上佩戴华冠,典型的王室子弟装扮;腰间的玉佩看着精美绝伦,估计能换来好几个肥羊! 

 子渊顺着那人的目光望下去,暗叫不好,自己伪装要露馅了。 

 挂在腰间的这块玉佩可是周天子当年以和氏璧制玉玺时切割下来的碎料之一,上面还雕刻有玄鸟图案。 

 不过这位似乎并未察觉到异常,双手抱拳道:“既是王族之人,可否出示凭据?” 

 这所谓的凭据就是官员和平民身份令牌的一种,类似于如今的身份标识,刻有持有者的信息,并盖有官方的标记。 

 接过凭证检查完毕后,那人点了点头。"姬武……洛阳人士……大夫之职……咦,奇怪,怎不见提及父祖名讳?不过,看来这证件的确无误!” 

 确认后,他将凭据奉还,行礼离开。 

 子渊微微一笑,心说这是内史钱明精心伪造的证件,仿若真品一般无二。 

 转眼看到前方一位头戴素巾,带木簪的老者。"嗯,就是你告的本公子?”他语气淡然地问。 

 这位满头银发、只有一目可见的老者缓步走近,“未知贵人为皇室贵胄,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对比之下老者的随从而立身恭敬形成了鲜明反差,旁边一名壮硕青年大声说道:“乡正检举可疑人员乃是份内职责。” 

 “况且该员曾经追随上将军征战齐国,因战获益晋封不低爵位,伤痕遍布全身皆是为国家而战所得。 

 阁下虽身为周天室血脉,言语中未免太过轻浮吧!” 

 “赵虎不得多言!”老者连忙呵止。 

 整理了一下服饰,向对方回敬一礼,子渊开口道:“无关职位高低,拜服老人家护国安邦功勋。” 

 继而转向远处耕犁的田野询问是否认识那辛勤劳动身影。 

 老人微笑答:“那是我家小儿,伯龙。”